我所见证的西部大开发
■苏泽源
1989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我来到四川省江油市林业局,7月16日被指派到二郎庙镇政府当林业干部。虽然城区到镇政府就50公里左右,但当时却坐了一天的车,沿途荒凉的山上到处浓烟滚滚,有几处还火光冲天,后来深入一些乡镇,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景象。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山区“刀耕火种”和“烧炭”的生产习惯造成的。那时在冬天,无论你走进政府机关办公室,还是农民家里,都会看见人们烧炭、烧树木和树桩来取暖。通过调研才知道,砍掉一片山的全部树木来烧炭的现象很严重,每年产出成百上千吨的杠炭,加之国家基础建设、农村新建房屋、生产生活等等都需要木材,导致森林过度采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通过了解,当时江油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和全国的状况都是一样的,江油只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一个缩影。
长江上游乱砍滥伐,使得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1998年的洪灾,唤醒了中央领导和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的认识,大家才深刻意识到“少砍树,多栽树”“停止砍伐森林”的重要性。这促成了四川全面停伐天然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江油,地处长江支流涪江中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时,开始难度非常大,有的不法分子顶风作案,偷砍树木、烧炭,违规放牧、开矿,乱捕滥猎,导致林业案件上升。1999年8月17日,江油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江油市天然林保护领导小组。我同林业局薛斌、黄云霞等几位工程师加班加点编制了《江油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时,我们经常下乡,在乡镇街道小旅馆、老百姓家里住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02年夏天,我们到江油市敬元乡小石村搞人工造林小班设计,山高路远,我们早上6点从乡政府出发,完成小班专业调查后已是下午6点过了,回到住地大概是晚上12点左右。后来我们去棕宝山进行项目工程指导、检查、验收的次数更多,这个村人烟稀少,我们晚上就在路边老百姓家里吃住。由于去的人多,老百姓家里床少,没有电灯,有时候几个人就坐在火边,一边烤打湿了的衣服,一边打瞌睡,非常疲惫。第一次在小石村八组一个村民家住时,我同单位的郭虎、赵代强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村民家养了狗,容易生长跳蚤,早上一醒我就赤身裸体跑出去,把衣服拿出去抖,抖内衣上的跳蚤。
在野外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非常危险。2003年9月,我同几位同事一起去敬元乡沐水村,经过青川县七佛乡,要过一条河,但是没有桥,又遇上游涨洪水,河中水流湍急,我们就把衣服和工具顶在头上蹚水过河。走到河中间时,我踩滑了,撞倒了唐中强,我们两人就被洪水冲到下游,下游的水又急又深,幸好我们会游泳,在被冲跑了30到40米的地方才上岸。发生了这样危险的事情,我们也不敢跟家人和单位说,怕他们担心。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人工造林有很大的区别,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地,主要是以前的耕种地,涉及的农户和地块特别多,要把一家一户的造林地面积搞准确,要让农户确认退耕造林面积,必须一块一块地进行丈量,工作量和难度相当大,天天在乡下丈量土地,非常辛苦。2003年在九岭镇丈量退耕造林地期间,有天坐九路公交车回家,因为太过疲惫,我一上车就睡着了,连小偷把手伸进我的工具包里都没有察觉到。谁知公交车一摇一晃,小偷的手被工具包里的刀片及削铅笔的小刀划破手指,弄得他偷鸡不着蚀把米,流了好多血。
弹指一挥间,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10多年,江油市通过“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建设,全面完成天然林资源202万亩的有效管护,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8万亩及后续产业发展。如今江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2013年开展的江油市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江油市森林覆盖率从上次2000年调查时的27.5%上升到47.13%,增长19.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由425.56万立方米增加477.57万立方米,达到903.13万立方米,增幅达112.2%。
现在当你进入江油,当年到处可见的荒山秃岭,已经变成了青山绿水,成了“绿色银行”,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成效已经迅速显现出来了。
(作者系四川省江油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时任二郎庙镇政府林业干部,现任四川江油观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珙县的日日夜夜
■牟相铸
2011年7月,我从四川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8月,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于宜宾市珙县恒丰乡。
在恒丰乡,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充分利用下班时间、星期天、节假日,下乡去采集需要帮助的孩子、留守妇女、孤寡老人、待业青年的资料信息,进行一对一归档分类。很多地方不通车就走路,有时候来回差不多得3、4个小时。由于周末乡上没有吃饭的地方,回来后只有吃方便面,但我觉得值。我采集的资料中,有很多孩子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免费午餐 桌椅换代
珙县恒丰乡第二小学地处偏僻,多次合并后,造成很多学生离校更远,加上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学生们上学很艰苦。我下乡采集了学校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上报给团县委,在团县委、乡领导、春苗助学网的共同努力下,为恒丰二小的孩子们争取到了免费午餐计划。
在恒丰二小,我发现教室里的桌凳和教师办公室都非常简陋,学校一位年老的教师说,他教了三代人,孩子们的桌凳是他们父母上学时候用过的,坏了、瘸了就用钉子钉上后继续用;窗户坏了就用木板钉上,但是一到冬天,刺骨的寒风还是会刮进教室。老师们的教学用具又旧又破,笔盒是矿泉水瓶子做的。我采集资料后上报宜宾春苗助学办公室,爱心很快汇集起来。2012年1月9日,春苗志愿者捐赠恒丰二小价值25000元的150套课桌椅及100本图书运抵该校,解决了孩子们最切实的困难。
暖冬行动 温暖人心
珙县海拔较高,冬天非常寒冷,留守老人和儿童急需暖冬物品。2011年,我通过努力联系上了由腾讯首度发起的“衣加衣”温暖行动相关人士,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在珙县其他西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12月25日,在珙县开展了大型暖冬行动,我们先后去了4个乡的5个学校、3个敬老院,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留守妇女、孤寡老人赠送衣物5000余件,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寒冬。
爱心助学 点燃梦想
恒丰乡瓦厂村小非常偏远,孩子们课外书籍相当贫乏,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通过努力联系到成都某公司,该公司给瓦厂村小孩子们送去了新华字典和一系列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具。3月5日学雷锋日这天,该公司再次来到恒丰乡一小,进行爱心助学捐赠活动,为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家庭送去爱心助学金(每人2200元)和学习用品。3月底,我又联系到爱心人士为一名特困学生送去助学金2300元。真情和关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增强了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
爱的力量 汇聚成河
2012年5月14日,我在网上看到贺某的求助微博。贺某,28岁,高县四烈乡四烈村人,9年前得了肾炎,由于家庭贫寒,延误治疗,到2008年恶化成肾衰竭。2011年被确诊为尿毒症。2012年4月,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如果再凑不齐透析的钱,贺某年轻的生命将走到尽头。
贺某之前的微博,由于没有文字和图片依据,很难取得爱心人士的信任。我决定亲自到贺某的家中了解情况。我早上6点出发,几经转车,中午11点才到达贺某家,所见景象令我震惊:破烂的墙壁,漏雨的屋顶,贺某全身浮肿,无法行走。她养父母60多岁,见到我,养母和贺某哭成一团。
回来后,我立即整理信息,通过微博和发帖把贺某的信息公布出去。因为有医院病例,有贺某的家庭照片,又是我亲自去采集的资料,信息非常真实,愿意帮助贺某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爱心就像一股洪流很快汇集起来。短短2个月,贺某已经从全国爱心人士那里收到捐款7万余元。当年6月底我再次去宜宾一医院看望贺某,贺某说自己的状况好多了,不再整天瘫在床上了,偶尔还能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她说:感谢社会这么多的好心人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她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
微爱星动 助跑明天
恒丰乡中心校和村小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孩子们放学后都是回家帮爷爷奶奶做农活,课外活动时间非常少;体育用品也非常缺乏,乒乓球拍都是老师手工做的木质板。我很喜欢到学校去和孩子一起玩耍,当问到孩子们有什么梦想时,他们说:“我要像刘翔一样当飞人,当世界冠军”,“我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蓝球”,“我喜欢足球”……看见这些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决心一定要为这两个学校争取到一批体育用品。我采集一手资料,经过多方面求助后,联系到了由黄晓明工作室、腾讯公益、腾讯娱乐共同组织实施的“微爱星动、助跑明天”公益项目。2012年11月10日,满载着孩子们梦想的4大箱体育用品运送到了恒丰乡中心校和村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他们在操场上活跃的身影,我心里很满足,觉得很幸福。
(作者系西部计划志愿者)
“三江”水是如何变清的
——忆“沱江事故”给四川环境保护带来的重大转折
■谷声文
2004年3月2日,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四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环境污染事故——“沱江事故”。这一震惊全国的水污染事故,造成了资阳、简阳、内江等地百万人口长达一个月的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流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损害。
但也正是这起事故,成为后来被称为四川省环境保护的“重大转折”,直接推动了省委省政府“还‘三江\’清水”目标决策的出台,开启了四川环境保护的新纪元……
作为时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我见证并参与了整个“沱江事故”的处置和“三江”水质治理改善的全过程。
事故回放:
血的教训,沉痛至极
2004年3月2日,接到简阳市关于沱江水质污染的报告后,省环保局、省环境监察总队、污控处、建管处、环科院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了简阳市自来水厂。数据显示,沱江简阳石桥断面氨氮超标50倍以上!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水不能再饮用了,停止供水!建议简阳市政府立即张榜公布,广告市民,停止取水。
污染源在哪里?如何切断污染源?凭多年经验判断:可能是川化惹的祸,因为其他企业还惹不起这么大的祸!
我们部署沿岸各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安排省环境执法监察总队立即赶到川化排污口,采样取证。然后我也直奔川化而去。
当拿到青白江区环境监测站2月底的一份未报的监测报告时,吓了一跳!报告显示:川化排污口氨氮排放值为7766mg/l!而当时的国家标准是60mg/l。再看排污口现场采集来的样品,都是黄水!
在川化,立即召集青白江区政府、成都市及青白江区环保局、省环保局以及川化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方充分认识这次事故的严重性,首要和关键的问题是立即切断污染源、停止排污停产治理、加密水质监测,同时向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报告。省环保局即刻驻厂监督,展开调查。
事实证明,我们第一时间,凭借多年积累与智慧,做出了准确分析判断、锁定了污染源!这为及时处置事故争取了宝贵时间。
那天,在川化开完会,已近晚上九点。
因省领导参加全国“两会”,由省政府秘书长李洪仁坐镇指挥,成立事故调查组,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乔仁毅为组长,展开事故调查处置。
那段时间,很多工作都超越了一般程序,特事特办。为缓解污染,我们给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那些紧急措施外,我们还提出沱江流域各市启用第二水源、消防车送水到沿岸停水城市;沱江流域各电站开闸放水;从岷江调水、都江堰放水和人工降雨……这些措施都得到了采纳。由于措施得当,加之长江水流量大,没有造成跨境污染。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临沱江现场检查。省人大对省政府进行了两次质询,第一次没有通过,因为没有提出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第二次是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以后才通过的。
“沱江事故”共造成2个多亿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的巨额赔付、100多万人持续1个月的饮水困难,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而多人领刑,则更是前所未有,令人沉痛至极。
迎来转折:
政府承诺,治理“三江”
2004年5月,在沱江治污现场会上,省长张中伟正式提出,“还沱江、岷江、嘉陵江三江清水”的目标,并明确了“三个整治、一个确保”的要求,即整治工业、城市、农村污染源,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环保局党组组织下,我作为分管全省污染控制、环境应急的局领导,担当起“还三江清水”的重任。
“还三江清水”是省人大做出的决议,省政府做出的承诺,环保部门感到压力巨大:
首先,岷江、沱江的环境本底太差。早在1992年,省人大就作出用5年时间治理好沱江的决议,但是到1997年并未达标,“沱江事故”后其水质达标率更是为“0”,生态破坏数年内难以恢复;岷江也是一江污水,1998年省人大也作出5年内治理达标的决议,但是到2003年也未完成;“三江”中只有嘉陵江水质好一些。
其次,环保部门的声音还很小。当时环保部门还正处在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很多事想得到、做不到,尤其很多工作需要撬动各方、协调完成,而环保部门手段乏力,基本处于“四处扑火”、“单打独斗”的局面。
第三,实现还“三江”清水的目标时间只有5年。时间紧、任务重。
但,这也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实现跨越:
还“三江”清水,重塑四川形象
还“三江”清水,换成可考核的专业标准,就是要求每条江80%的断面要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为实现水质达标,省环保局提出了全省实施思路:工业污染治理,以挂牌督办为突破口,实行限期治理、依法关停、达标排放;城市污染治理,以污水、垃圾处理为突破口,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达标运营;农村污染治理,以畜禽养殖污染为突破口,实施综合整治带动连片治理。
具体实施中,我们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并成功重塑了四川环保形象。
首先是规划。规划先行,算好“环境容量、排污总量、削减量”三本账,领全国风气之先。2004年,启动了还岷江、沱江清水规划编制,在规划中率先引入了“环境容量”的概念。当时全国的规划都没搞过容量测算,我们给省环科院下达课题,要求把岷江、沱江流域每个断面的环境容量都测算出来,通过科学测算环境容量,来确定排污总量和削减量,有容量的实行分类管理,没有容量的列出清单、削减排污量。后来我们又编制了嘉陵江流域治污规划。辩证认识并运用“三量”关系开展污染治理,我们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为最终还“三江”清水提供了科学支撑。
工业方面,我们实施省、市、县三级政府挂牌督办排污企业,力度之大、成效之好,为全系统所称道。2004年,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工业污染源调查的省份,清理了全省所有不达标企业,由省环保局、经信委提出,报省政府挂牌督办,当年三江流域全省挂牌督办企业就达564家。为推进工作,省政府还将挂牌督办纳入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考核,各市州政府与省政府签订“军令状”。市、县纷纷效仿,层层挂牌督办,很快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政府挂牌治理排污企业的格局。2005年省政府再挂牌整治了237家企业,2006年139家,2007年到2010年每年200家,加上市县政府挂牌整治企业,累计挂牌整治了8000多家,涵盖了全省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四川的这一经验做法,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评价。
农村治污,我们也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在全国第一个专门设置了农村污染控制处,第一个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纳入省政府挂牌督办和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考核,第一个完成了县级以上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特别是24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3472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为依法保护水源地提供了法律支撑。2007年,对全省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实行了依法取缔,对二级保护区进行了全面整治,这项工作在全国深受好评,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探索了宝贵经验。
城市治污,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达标运行。省政府成立了“四川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四川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督导小组”,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85%、垃圾处理率80%的目标。
工作格局上,我们探索建立了联动推进环保工作的新机制,打破了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孤掌难鸣的局面。“沱江事故”后,借助省政府治理“三江”契机,在环保工作体制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逐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一岗双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环保统一监管”的环保工作新机制,把法律赋予的“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责任真正交给政府,并调动全社会力量来保护环境。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以各级人大、政协检查和视察为后盾,每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响亮地提出了“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
“沱江事故”发生前,全省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够、效果有限,事故之后,环保部门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通过狠抓污染防治,带动了环境科研,强化了环保能力建设,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环保队伍,重塑了四川环保形象……
2009年,“三江”水质已明显改善,沱江水质断面达标率已由2004年的0%转变为100%,岷江也由2004年的38%达到100%,嘉陵江就更是一江碧水映千山。“三江”清水终于重现。
如今,回忆“沱江事故”,回望三江清水,我追思感怀、浮想联翩。我多么渴望,为了山川河流,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我们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大家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蔚蓝还给天空,把清澈还给河流,把绿色还给大地,把自然还给自然……
(作者时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现为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巡视员)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