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2 遇上8000个钢琴零件
盲人调琴师李桂杰的追梦路 一架钢琴,8000多个零件,闭着眼睛一一触摸,再调出精准的音律——听起来这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40岁的盲人李桂杰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她是绵阳市第一位女盲人调琴师,整个江油市大部分的钢琴都是她调的,她用双手改变钢琴的音色,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苏东峰/文 陈冬冬/图
听见梦想 盲孩子爱上音乐
给钢琴缠好止音带,把扳子插在弦轴上,弹响一个音,推动扳子,仔细辨别音差……看着李桂杰一系列娴熟的调律动作,你根本想不到,她是一位双眼视力不到0.02的调琴师。学好这门手艺,她付出的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9岁那年,因先天性眼部疾病,李桂杰开始慢慢失去视力,黑暗的世界让她充满惶恐。幸好,这个世界上有音乐,孩童时期的她逐渐迷恋上了音乐,在听觉的世界里享受五彩斑斓。可是,家庭的贫穷却让她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当时我想要买一台电子琴,为此跟我爸妈要了很多次,最后爸妈实在受不了了,把我揍了一顿。”李桂杰说,当时家里根本拿不出买琴的钱,爸妈在打了她之后,又抱着她哭。
在电影《钢的琴》里面有一个桥段,买不起琴的父亲在纸上画着黑白琴键,让女儿在家练习。这一幕,曾经真实地出现在李桂杰家中。“每天放学后,在纸上弹琴,边弹边唱。”李桂杰说,如今回想起来,当她逐渐失明后,面对一片黑暗,是音乐给予她力量,让她坚强地成长。
重启梦想 35岁开始学习调琴
“卖了所有嫁妆,换来了第一架钢琴。”结婚后,因为丈夫邓先春的全力支持,李桂杰的音乐梦想得以继续。2001年,因为视力逐步丧失以及孩子的降临,原本在钢厂工作的李桂杰选择了病退,彼时,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邓先春身上。但是,贫穷的生活并未让李桂杰放弃梦想,她依旧坚持自学钢琴。
2009年,因为听觉敏锐,李桂杰的一位调琴师朋友建议她去学习调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35岁的李桂杰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决定一试。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绵阳著名调琴师邓斌。邓斌为她的自强不息所打动,决定教她。
钢琴上8000多个零件的调试与维修更换、钢琴特殊触感的调整,以及应用十二平均律作为钢琴声律基础,这些复杂的结构和烦琐的律制计算,比李桂杰想象的困难得多。为了省钱,她经常带着够吃3天的馒头,从江油赶到绵阳学习。除了睡觉,她就呆在琴室中学习,每天7点钟就起床,像小学生刚学习拼音一样,一个音一个音地校准,把手指扎出血是常有的事。
经过两年专业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听觉天赋,李桂杰成了一名专业的调琴师,并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梦想无终点 愿成家人的骄傲
笔者注意到,无论是走路,还是工作,丈夫邓先春一直牵着李桂杰的手。在生活中,邓先春是她的眼睛,带她领略四季的变换。10多年的婚姻走下来,邓先春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她追梦的旅途中,邓先春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她创造条件。
李桂杰喜欢读书看报,邓先春每天下班只要有时间,就读书读报给她听。甚至,在电脑还未普及的时候,邓先春便从午餐费中省下钱来,为李桂杰购置了台电脑,以方便她能从网上听书。“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习惯牵手,习惯在一起。”李桂杰说,丈夫和孩子是上天给予她最好的礼物。
李桂杰打算将来能开一间属于自己的调琴工作室,“希望将来我的孩子可以骄傲地说,他妈妈是一个优秀的调琴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璟邹俊川一个人病逝了。他才48岁,从病发到去世,只是几天时间。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后,他曾一度清醒,没来得及给妻儿留下只言片语,而是作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工作汇报。病发那天,他正准备去上班...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