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北川:一位“山乡贫困户”向“城市小康户”的嬗变 本文字数:999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杨檎 记者 张宇)宽大明亮的车间里,8条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近百名工人站在各自的操作台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件件电视机边框、后壳、散热片、底座等产品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下线、检验、装箱,随后被集中码放在成品区,再被一辆辆物流货车拉出厂区送往不同的地方······ 这是日前记者在位于绵阳北川经开区内的四川省乐川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
淡季不“淡”,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为长虹、TCL等厂家供货,去年实现总产值1.4亿余元,今年一开年就订单不断,“260多个工人两班倒,天天连轴转。”该负责人如是说。
在喷涂车间,一位残疾人员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右手不便,便用左手“主打”,正麻利地用推车推着一块块电视机后壳。“小时候右手意外受伤,落下了残疾。”这位叫袁仕应的员工告诉记者,他家住北川白什乡星和村,以前在家务农,因为缺技术、缺资金,只能在几亩薄地里刨食,收入十分有限,加上要供养两个孩子,家庭经济更是捉襟见肘。2014年,袁仕应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像我这样到外面去打工,也不好找事做。”袁仕应说,2017年底,乐川科技在北川建厂招人,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应聘。“厂里照顾我,把我录用了,还给我安排了这个轻松的岗位,每天就负责推这些后壳,计件,推得多就挣得多。”从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民变成厂里上班的工人,袁仕应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天埋头苦干,效率越来越高,收入也从每月两三千元逐渐增加到了四五千元。“过年前那一个月,还挣了六千多元。”
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小女儿的一场重大疾病,又拖住了全家的奔康步伐。“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好,厂里也很关心我们,厂领导带头,全厂同事为我家捐款,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袁仕应说。
今年春节后,妻子也跟袁仕应一起进到厂里上班,成为公司打磨车间的一名工人,夫妻俩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能有八九千元,有时甚至能达到一万余元。现在,一家人在北川新县城住,女儿也转到新县城上学。“平时都在城里,只是不上班时偶尔回去照看一下家里的林地。”曾经的“山村贫困户”,正在朝着“城市小康户”转变。
据了解,在北川,像袁仕应这样从农民变工人、从“上山”变“上班”的还有很多。仅以乐川科技为例,“我们厂75%的员工都是北川本地人,其中绝大部分以前是农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培训,把普通农民培养成现代化的工人,既解决了本地就业,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增收,同时他们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檎)“水云频顾岭,细雨润春芽。绿叶清香溢,村家喜焙茶。”3月31日,蒙蒙细雨中,北川第八届羌茶节...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