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创新开展“结亲帮万户 奔上小康路”活动,6909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组党员干部职工打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界限,与全县50408户农户全域结亲脱贫奔康,全县

四川经济日报 2018-12-26 06:46 大字

自从2015年当起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镇大包村的第一书记后,住房公积金北川管理处的母小菊就多了不少“别名”,先是监工头、大队长……而去年她带领村民创办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后,为了打开全村170多头年猪的销路问题,她这两年一入冬就拿着传单到新县城和绵阳的广场、小区等地搞起推销,又多了个“猪倌书记”绰号。

干部的“别名”记录着履职历程。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北川不仅在“5·12”特大地震那场旷世劫难中受灾伤亡最重,还集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2个少数民族集聚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极重灾区为一身。脱贫攻坚初期,全县每3个村就有一个村是贫困村、每7名农村群众就有一人是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连年抢险救灾……硬仗一个接着一个,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能否打赢,不少干部心存怯意。

“党和人民赋予我们历史使命,绝不能畏难退缩。”针对这一情况,县委书记赖俊带领四套班子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加油鼓劲。“不仅不能退,还要派最能打的人高质量打赢!”赖俊说。经过反复调研,县委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目标,把永续发展作为关键目标,把民生改善作为终极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淬炼干部的“最大主战场”,鲜明提出在脱贫攻坚中淬炼干部的政治担当,在脱贫攻坚中淬炼干部的攻坚实干精神,在脱贫攻坚中淬炼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经风雨、受历练,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提素质、强能力,在结对帮扶中增强对群众的血肉感情,在摸爬滚打中培育扎实的作风,在破解难题中提高过硬的本领。

为了淬炼全县干部的政治担当,北川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制定“59+36”正反两面清单,书记、县长带头,全体干部层层立下“军令状”,县、乡、村、组、户“五级”落实脱贫责任,县领导、责任乡镇、帮扶部门、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同责同咎、同惩同奖。全县创新开展“结亲帮万户 奔上小康路”活动,6909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组党员干部职工打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界限,与全县50408户农户全域结亲脱贫奔康,聚起了北川脱贫攻坚“最大合力”。

从让干部心无旁骛下深水、啃硬骨头着手,北川把脱贫攻坚的实干实绩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第一依据,建立了脱贫目标实现、扶贫项目落实、富民产业培育、就业门路帮扶、扶持政策落实、群众矛盾调解等脱贫攻坚实绩量化考核体系,分门别类对扶贫干部进行量化考核。先后选派712名能吃苦、有干劲、敢担当、讲奉献的干部到脱贫攻坚的一线驻村帮扶、蹲点挂钩,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还创新试点了问题党员“360党支部”作法,回炉锻造151名问题党员。

为了淬炼干部一心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县委对全体脱贫攻坚干部提出急难险重必须冲在第一线、村民矛盾必须同步化解、脱贫痼疾必须同步破解……县内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地震纪念馆和新老县城等教育基地,赠送感恩书籍、传唱感恩民族歌曲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精神、兰辉精神,激励干部与群众交朋友、对群众“掏心窝”。全县干部群众你争我抢向长期增收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民生兜底不全面这些脱贫“拦路虎”宣战,直接解决群众具体困难11万多个,创新摸索的13项经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建成中羌药材、高山蔬菜等五大特色基地75万亩,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

在脱贫攻坚中“三淬”干部。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北川还鲜明基层一线锻炼干部标准,先后有209名像“猪倌书记”母小菊一样在脱贫攻坚中淬炼的扶贫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刚刚脱贫就选派12名脱贫攻坚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到彝区藏区开展综合帮扶工作。全县涌现了患癌不下脱贫攻坚火线的开坪乡凤阳村主任徐培湘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2名一线扶贫干部得到四川省表彰。

在全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全县也高质量如期“摘帽”,93个贫困村、20000多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四年前的14.08%下降至如今的0.14%,还连续2年获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3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获模范县,成为四川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全体干部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风采、履行了使命担当。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张宇

通讯员 王守蕾

新闻推荐

绵阳北川: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冬至时节,北川羌族自治县白什乡友谊广场上人气十足,广场上萨朗舞、皮鼓舞等非遗表演一场又一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