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兴产业 村民脱贫添信心
村民杨光义采收洋芋
□本报记者邓雪琳文/图
“杨大爷,今天挖了好多斤洋芋啊?”“人手够不够,不够我来帮你挖!”……22日,记者来到擂鼓镇南华村,当下正逢洋芋收获的季节,“洋芋”成了热门词,这二十多天来,第一书记张斌每日都会带着村里的干部走家串户询问各家洋芋收成情况,不仅如此,他还当起了村里洋芋的代言人,把洋芋卖出了大山。
“我们这里的洋芋是高山种植,不仅纯天然无公害,而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所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贫困户杨光义的洋芋地里,张斌熟练地挥动着锄头,一边帮杨大爷挖着洋芋,一边给记者介绍。“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里的洋芋,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而且也会主动当起代言人去学校、单位和企业销售,现在订单不少呢!”
“前些天我刚挖出几百斤洋芋,张书记下午就帮我收走卖出去了,我简直不担心销路,真的太感谢党和政府咯!”挖了整整一筐洋芋的杨光义,谈到洋芋受欢迎便乐呵得合不拢嘴。
和杨大爷一样乐滋滋的还有贫困户苗金成,“今年洋芋不仅收成好哦,书记他们还帮我们全部卖出了,我是越干越有动力哟!”拿着400元卖洋芋的货款钱,他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其实除了洋芋,我们这边还有很多特色农产品。”张斌告诉记者,地处龙门山脉的南华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只能依靠单纯的种植、养殖业,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7人,是全县9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现在不一样咯,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大家依靠传统种植、养殖业也能增收,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原来,南华村除了可以种植土豆、玉米、高山蔬菜外,林间还适宜种植黄连、玄参、厚朴等中药材,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了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大力发展生态猪、生态鸡、蜜蜂养殖和经济林木,并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实现产业的短、中、长有机结合,村民既能免费学到技术,收成后还不愁销路,日子当然越过越好。
残疾人贫困户陈明富,便是这条因地制宜的脱贫路径中受益的一员。以前,他一直依靠种植黄连勉强维持生活,但始终种植面积太小,没能形成规模,黄连种植时间又长,家中的生活总是入不敷出。
早些年,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陈明富不仅掌握了更加熟练的技术,现在黄连种植规模已达到了六十余亩,一下成为了村里家喻户晓的脱贫“明星”,“这些生活是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都不会忘记,我一定要把日子越过越红火!”陈明富感慨地对记者说。
“未来,我们会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南华村乡村旅游发展,巩固现有产业,让村民的腰包更鼓,日子更好,信心更足!”谈到接下来村里的发展大计,张斌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编者按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禹会诸侯于蚌埠涂山,已成史家定论。“禹风厚德”融入了蚌埠城市精神。蚌埠是大禹治水征程中一个...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