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直面真相的文学智慧

四川日报 2016-01-08 08:47 大字

□张德明

得知贺小晴的报告文学 《艰难重生路》荣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并不觉得意外。这部原刊于《北京文学》(2013年5月号)、被其主编杨晓升誉为“令人心碎的特殊群体,催人泪下的报告文学力作”的作品曾赢得赞誉一片,多家媒体连载,《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艰难重生路》通过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众多丧子家庭再生育状况的近距离专访,展示在大灾难中出现的失独家庭再生子女的人生历程,讲述极重灾区北川县一个个丧子家庭涅槃重生走出伤痛的再生育(领养)的艰难人生故事。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反映灾区民众心灵重建的优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特殊敏感性的文体,比其他文体(如小说、戏剧)往往更能迅速反映生活中最生动、最直接、最牵动人心的重要事件,从而获得新闻性与审美性的双重价值。贺小晴是一位作家,“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她是一家晚报的编辑,这两个身份使她毫不犹豫地直面着这场灾难。她迅速申请到了报社记者部,和同行们一道深入灾区实时报道。除了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之外,她当时的另一份牵挂实际上成就了今天的《艰难重生路》,她在灾区看到了一个最伤痛的群体,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了子女的父母,她希望把这个随时可能因绝望而熄灭的群体写出来,让他们慢慢好起来。当灾后重建有序推进后,她便一头扎进了对这一群体的刻骨铭心的采访中。

《艰难重生路》五章,分别为“打击”、“渴望”、“再生”、“领养”、“未来”。单从标题即可清晰看出写作的主要话题。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整个作品完整地讲述了从事件发生到走出困境的几个阶段。作品希望人们看到党和政府在危情时刻以人为本的态度和应对巨大灾难的决策能力。当然,作者也表达了明确的忧虑:“或因颠沛奔波、经济压力等多种因素,再生育过程困难重重……再生之路在她们足下,艰涩、曲折……”作品借助对领养小孩及再生育孩子在教育、生活乃至今后人生规划等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审视,表达了自己深沉的社会担当意识,没有一丝做作,并不回避矛盾。文学的社会涵韵尽显。

《艰难重生路》塑造了不向命运屈服、在灾难中敢于抗争的生活主体形象,写出了他们的苦难,但他们把苦难转化成为一种向上向前的精神动力,作品向上向善,情怀大爱,没有豪言壮语,却又款款纯粹素朴的人本柔情,实属难得。

新闻推荐

县域农村现代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张学文)广汉农商银行手机银行用户郑纯怡在ATM机前操作,通过输入与广汉农商银行预约过的手机号码和广汉农商银行留在本人手机上的预约码,以及蜀信卡密码,ATM机便吐出预约的100元钞票。1月20...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