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却盈利难社会化养老如何挺过“扫盲”期
□陈正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11月25日,拿到最新的财务报表后,四川金果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的眉头总算舒展了一些:经过4年打拼,集团旗下的绵阳市涪城区博爱颐养中心今年终于摆脱了持续亏损,有望实现收支平衡。
但情况仍不乐观。“我们原计划用10年收回成本,但现在来看可能要推迟到20年。”张明说。其实,博爱颐养中心的处境并不是孤例,涪城区目前有11家社会养老组织,普遍在收支平衡边缘挣扎。
2014年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测算称,中国养老市场商机约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惊人的13万亿元。一方面是美好的前景,一方面却是先行者步履维艰,社会化养老组织如何挺过“青黄不接”?
尴尬:市场看起来挺大 盈利却很难
总投资达到9300万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张明自认博爱颐养中心“档次不低”,没想到开业后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最初,张明定下每人每月1800元的收费标准,可入住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无奈之下,中心将价格下调到1500元,入住率才略微提高,收支得以平衡。张明由此得出结论:市场蛋糕看上去很大,但新的养老理念还不够普及,“目前愿意为此买单的只是小部分人。”
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尚且步履维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养老组织处境更加艰难。王保国的孝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涪城区发展较好的社会化养老组织,但2014年总计亏损达到20万元。
除了付费客户较少外,缺少场地等硬件问题更令王保国头疼。“没有场地,没法拓宽接触面,在更多客户那里取得信任,但要解决场地的租金、装修费用,这对于初创阶段的我们来说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王保国说。
据涪城区民政局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区11家社会养老组织普遍处在收支平衡边缘。
破局:政府购买服务 挺过市场“扫盲”期
近年来,涪城区将解决养老问题纳入民生工程,启动了政府购买服务,为养老机构困境“破局”提供了可能。
2014年,涪城区向社会养老组织招投标购买了总金额达到150万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覆盖5000名老人,博爱颐养中心旗下的机构与孝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中标了60余万元,这成为后者生死存亡的转折点,“不然我们全年亏损将超过80万元。”王保国说。而预计2015年,全区购买养老服务总金额将达到390万元。
与此同时,涪城区还决定,将已经建好的5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免费提供给社会养老组织,“一方面是让场地硬件发挥作用,解决社区工作人员较少、缺少专业的养老护理资质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帮助社会养老组织存活下来,让养老产业走上轨道。”涪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陈庆晖说。
“以前我们只能通过熟人推荐来扩大市场,现在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享受免费或低价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了解我们其他的养老服务,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接触面。”王保国说。如今他已签下3个日间照料中心,还在与另外6个社区洽谈,员工人数也从10人增加到48人。
曙光:免费服务+有偿定制 学习“两条腿走路”
在实现收支平衡后,张明准备启动养老项目第二期建设——在北川县找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发展高档的养老休闲项目。“前面积累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预计这个项目回收成本会快很多。”张明说。
为了尽可能快地收回成本,过去一年里王保国也做了多种尝试。在给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过程中,王保国发现,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拉着工作人员聊天,甚至在完成工作后还舍不得工作人员离开。为此,王保国专门为员工开设了每月一次的心理学培训,同时也增设了陪同老年人就诊等新服务内容,得到了不少家庭的认可。
更关键的是,王保国在这些探索中找到了维持运转与拓展市场的切入口——用免费或低价的服务吸引老人、普及理念,进而通过更多元的有偿服务来维持运营。
现在,在日间照料中心,每位老人只需花一元钱购买一杯茶,就可以免费享用棋牌、歌舞排练、理发、健康义诊等服务。而老人的聚集,使他得以把老年人的需求整合起来“打包下单”。以请钟点工做饭为例:按市场家政服务行情计算,请一位钟点工做饭,一个月需1200元左右。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这个平台,1名家政服务员可以同时为4位老人做饭,每位老人每月的实际支出只有300元。目前,这个平台的用户已发展到1000多人,有望帮助王保国实现收支平衡。
新闻推荐
四川银行业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本报记者张学文6月21日,10名来自省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走进医院进行体检,检查合格后,他们将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的正式员工。工行在“出口”上...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