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 架起村民增收致富桥
北川曲山镇云里村将告别长达40年溜索渡河历史
交通扶贫系列报道(三)
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
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张娜本报记者 张立峰
8月21日,北川县曲山镇云里村五组村民李忠林背着自家种的二十斤核桃走到村边山角下的都坝河旁,准备使用溜索铁框过河。在河的对面是唯一能通致北川新城和绵阳市区的省道105道,云里村五组的村民只有过了河才能将自家种的东西卖出去。直至今天,村民靠溜索出行的日子已有四十余年。
自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许多北川山区的村民搬进了山下的安置点,但耕地、林地仍在山上。一些村组的村民因山上资源好、居住习惯等原因,不愿迁至山下。为彻底改善部分北川山区村民的出行现状,从去年起,北川已开工9个溜索改桥项目。到今年底,将有1.2万余村民彻底告别溜索渡河的历史。
交通不便村民靠溜索渡河
当日,天气晴朗,都坝河的水很少,李忠林走到河边,双脚踩稳后用力将溜索铁框拉到身前。记者看到,铁框的四面由铁丝捆绑而成,其中两面可以打开,底面由几块木板组成,上方则被4条绳子吊着。只见李忠林熟练地跳上木板,一点一点拉了起来,整个过程用了足足5分钟。
在李忠林的脚下是滚滚的河水。“说不怕那是假的,都坝河涨水的时候用 ‘恐怖\’两个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李忠林告诉记者,每年7、8月汛期,都坝河能迅速涨水,水流湍急,村民被困在山上是常有的事。“一到过河就提心吊胆,但没有办法,这是唯一的出山方式,生产生活各种事情都要靠它。”李忠林说。
既然这么危险,为何五组村民不搬迁出来?云里村老村支书王洪云告诉记者,虽然山高坡陡,但山里有好些平地,土质不错,还有大片的经济林,五组村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并没有离开的意愿。
“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五组的产业发展。”李忠林告诉记者,通常贩子过河来收农产品都会把价格压得很低。村民自己运又人手不够,耽误时间且难以保证农产品新鲜度。雇人运又得花钱,成本太高。村民秦蓉给记者举起了例子:“贩子收茶叶,其他地方2元1斤,到我这儿就是1元1斤。魔芋收人家1.5元一斤,到我这儿就只有几角钱1斤。运输成本这一‘账单\’只能是村民自己来买。”秦蓉说。
等桥修好每户收入翻一番
不过,这样过河的日子即将结束。年底,云里村五组村民就能有桥过河了。68岁的王洪林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云里村就向镇上和县上提出过修桥意愿,可惜没有项目资金,村民自筹又不现实,就这样搁浅了40多年。“去年听说要修桥了,我们一家人都特高兴。”李忠林说,因交通不便,每年给五组每户人家带来的损失能有四五千元钱。
“等桥修通以后,贩子能开车上山收农产品,就不会像以前压价了,村民自己运出去也很方便了。”李忠林告诉记者,云里桥的建成将使五组每户人家的收入翻一番。“最方便的是我家小孩以后上小学就近多了。”秦蓉告诉记者,眼看要开学了,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踩铁框让她担心了。“看病也方便多了,五组没有卫生所,生病得到最近的陈家坝乡去。”王洪云说。
当天,记者从北川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北川共有包含曲山镇云里村溜索改桥在内的9个项目,修建桥梁总长达840.4米,连接道路48公里,总投资13992.77万元。北川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副所长董彬告诉记者,除一座已建成并交付使用,一座今年年底动工外,其余7座溜索改桥正有序实施,自今年3月进场施工到现在,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9个溜索改桥项目将极大地改善北川山区村民用溜索出行的现状,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及产业发展运输难的问题。”董彬说。但又一个问题随之出现,等桥都建好后,溜索的去留问题摆在了各村村民的面前。董彬表示,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溜索将予以保留。“这也是一份历史,一份乡愁,村民们生在北川,长在北川,溜索是北川的一份回忆。”老村支书王洪云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笔者在北川擂鼓镇楠竹村看到,66.66公顷竹林里的竹笋生长着、收获着,村民摘竹笋,剥竹笋,开农家乐吸引游客,收入增加了。在楠竹村2社,小雨中的竹林里,竹笋长势喜人,高的约1米多,矮的也有了10厘米...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