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高山蔬菜走上快车道
3月13日,在北川县禹里乡石纽村育苗大棚里,辣椒、莴笋苗已吐露新芽;在大棚旁,400余亩高标准菜地已被整理出来。这画面和过去迥然不同——2012年前,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里部分耕地荒芜。
靠山吃山,北川利用独特高山资源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北川的一张响亮名片,也成为北川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本报记者 邹俊川
过去种粮凭感觉现在种菜靠科学
坝底乡青坪村村民徐培富家里,印着“羌禾”商标的蔬菜包装箱堆满了屋子,“在批发市场,客商看到我们拉来的蔬菜,都抢着要。”徐培富告诉记者,现在村里90%的耕地全种上了高山蔬菜。
青坪村海拔1400米左右,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在200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的高山贫困村,村民以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生。2007年,当地党委政府多方筹资,改善了村里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鼓励村民因地制宜种植高山蔬菜。
起初,村民康永仁还对销售有顾虑,“我们这里山高路远,菜种出来了,卖不出去咋办?”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种了10亩蔬菜,没想到当年就赚了3万多元,“现在,村里有经纪人负责运输和销售,我们只管种菜。”
2012年,这样的变化也在石纽村发生。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村里新建了水泥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并对土地进行坡改梯,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去年,石纽村采取“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种植莲花白800余亩,产量达到4000多吨,产值实现240余万元。
过去“种啥吃啥”现在“吃啥种啥”
蔬菜受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青坪村村支书杨永贵说,“打上市时间差”就成了法宝。“我们这儿山高,气温比山下低,蔬菜一般晚上市一个多月。”
错季,让蔬菜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但还不够。“我们现在随时关注市场行情,种植也由‘种啥吃啥\’转变为‘吃啥种啥\’。”杨永贵介绍,村里根据高山生态条件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选了辣椒和莴笋、蒜薹、茄子、芹菜等多个适销对路的品种。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和夏季暴雨断道等情况,村上还多方筹资30多万元建设了冻库,即将竣工。
在北川县曲山镇镇政府前,一个北川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即将开工建设。曲山镇副镇长李灵灵告诉记者,任家坪虽然有销售农特产品的竹制市场,但小散乱;而北川关内大量的原生态高山蔬菜等,又亟需一个集散地,“集散中心建成后,将实现菜农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北川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川山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高山蔬菜作物对养分的积累;而冬季严寒和积雪可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
通过基地辐射带动,北川高山蔬菜基地布局不断优化,坝底、禹里、香泉、桂溪等乡镇建起了6万多亩连片辣椒、四季豆、茄子、莴笋、蒜薹等高山缓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如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其中高山蔬菜达到10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常雄飞唐泽文)《兰辉》、《天上的菊美》这两部反映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直至献出生命的电影,自上映起就引起各界关注。北川县原副县长兰辉、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生前的故事,之所以打...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