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新景 绿染绵州——绵阳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巡礼
绵阳,有着“中医之乡”的美誉,从针灸鼻祖涪翁到现代名医萧龙友、蒲辅周、宋鹭冰、李孔定,历代名医辈出。
绵阳,有着“中药之库”的美誉,境内生长的中药材达2150余种,符合国家药典及地方标准的达366种。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加快灾后卫生重建成果
转化提升,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人
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
势转化,倾力打造中医药强市。
借力重建
中医药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绵阳历届市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2007年就作出了中医药强市的战略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的创建。“5·12”特大地震,绵阳卫生系统损失惨重。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在各方力量的爱心汇聚下,全市卫生系统争取到37.13亿元灾后重建资金,市和九个县市区中医院全部恢复重建。目前,全市已建成1所三级甲等中医院;3所县级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评审;2所县人民医院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8所县级中医院接受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
与震前相比,全市重点中医专科44个、增长340%;开放病床总数2646张、增长85.6%;中医药服务门诊、急诊人数增长129.4%;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绵阳震后救治防疫经验被誉为“绵阳模式”,在青海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中再次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并取得良好的作用与效果。特别是中药大锅汤,为确保大灾后无大疫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卫生部部长、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四次到绵阳视察医疗救治和灾后重建工作,勉励绵阳卫生人砥砺奋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绵阳站”活动,给灾区卫生人带来了莫大鼓舞。
创建提升
完善体系让中医药惠及于民
绵阳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中医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基层中医药先进县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培训;在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报销比例;自201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建经费7900万元,其中9个县市区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
市卫生局认真对照创建要求和指标,在全市加快建立和完善了以市中医医院为区域指导中心,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建立了治未病科,275所乡镇卫生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建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3264个村卫生室和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0%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全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5项,实现了市县乡村全覆盖;9个县市区中已有8个建成全国农村或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培养人才
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培养是关键。
近年来,绵阳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已发展成省内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唯一中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市中医医院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并创新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办了“中医高级研修班”,加快中医后备人才的培养。
绵阳还全面开展了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开展了“绵阳市名中医”、“绵阳市十大名中医”和“绵阳市青年名中医”评选和国家、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如今,已建成一支以国家、省、市名中医为代表,省、市中医学术带头人为支撑,以熟悉中医理、法、方、药的中医药师为骨干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目前,全市现有中医药人员6362人,其中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257人,中级职称710人;国家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2人,省市名中医50人,县名中医75人,每万人拥有中医药人员12人。
创新拓展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为绵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3万亩,年产中药材达2.2万吨。三台麦冬、江油附子、平武天麻等5个优势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并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杜仲、厚朴等“三木药材”成为绵阳市种植规模最大的品种。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吸引了四川好医生公司、太极集团等上市医药企业来绵投资建厂。如今,绵阳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5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7家,中医药企业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全市已建立名医馆10个、名中医工作室25个;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中医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9个;拥有7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先后获得各级科研成果50余项,其中国家、省级科研20余项。
市中医医院承担的“李孔定临床学术经验总结”、“平武天麻土壤成分分析”、“胃炎舒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等科研成果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项项革故鼎新的研究,一宗宗精益求精的成果,谱写出一篇篇创新发展的华章。
传承文化
让民族瑰宝阔步走向世界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之一。近年来,绵阳连续两次承办国家“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医经典”诵读竞赛、中医传统健身操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整理出版中医药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
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也得到蓬勃发展。市中医医院针灸专家袁秀丽应俄罗斯普斯科夫市的邀请,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患者,被当地市民誉为“中国神针”;绵阳援非医疗队员、市中医医院医生刘惊涛,受到在莫桑比克访问的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绵阳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巴西、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国外参加学术交流;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位外籍留学生进修、学习。通过交流学习的开展,不断在全世界扩大中医的影响,让传统中医药深入、广泛地融入到世界医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老的中医药事业沐浴着时代的春风、春雨,在绵州大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吐露着迷人的芬芳……
(田勇薛莹莹)江油青莲镇卫生院为群众进行中医治疗为地震伤员进行针灸治疗中药大锅汤为群众服务北川县中医院以崭新的面貌服务群众
绵阳卫生系统首届中医经典诵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北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联合全县各乡镇开展了食品安全整治“亮剑”行动专项检查。此次检查乡镇20余个,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商店超市等349家。主要检查了食品生产、流...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