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2012民生工程提升幸福生活
——重大民生举措盘点
□高德贵 蒋小平 吴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北川,这座备受关注的重生新城,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2012年,北川继续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以民生工程为载体,创新探索为民服务、惠及民生的体制机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重点,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昂首向前。
A
北川享幸福
保障性住房圆了百姓安居梦
近几年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大力申报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据实发放租赁补贴,全县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我对现在的住房很满意,以前住的是低矮的瓦房,现在住上了洋气的楼房,又宽敞又亮堂,安逸得很。”在北川居民夏艳红的家,看到了她的新居。2010年12月,新北川安居房首批摇号分配。作为新县城第一批摇号分配到安居房的业主,夏艳红坦言自己非常幸运。她告诉我们,由于自己属于在老县城有房有户的人家,新房按600元每平方米购买。也就是说,这套99.2平方米的新居,实际只花了6万多元。
在北川,分享这样的实惠不仅仅只有夏艳红。
2011年,北川新城全部竣工。整个老北川的全部居民统一搬迁到新城,一切因地震而中断了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恢复,这其中就包括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北川作为震后重建区,其保障房不仅包含公认的两限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还包含棚户区改造房、灾区移民安置房等。
“安居,才能乐业。北川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民生工程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制和管理机制。保障住房建设成为北川促民生的首要惠民工程。”绵阳市委常委、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少敏说。
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廉租房任务作为当年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的事项之一,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的住房保障工作机制,并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为按期完成住房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县住建部门就每一项工程成立了工作小组,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分配审批等均作了详细安排和落实,倒排工期,所有工程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以及规范管理、实施。
同时,各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完善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审批制度。自始至终由社区、街道办事处进行初审,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初审,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进行终审。通过严格执行“三审两公示”制度,切实让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
2011年,是“十二五”住房保障实施的第一年,北川抢抓发展的机遇,克服资金的困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北川再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建廉租住房508套、公共租赁住房310套、划转限价商品任务为2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300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助2101户,补贴资金314万元。
B
北川谋幸福
特色产业领跑经济发展
北川,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地理条件特殊,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近年来,北川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真心实意的帮扶,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驱车来到北川通口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猕猴桃果园和大片的竹林,镇上负责人介绍,这是当地在民族帮扶政策扶持下,连年发展猕猴桃产业取得的累累硕果。
在战斗村村民王良洪家的猕猴桃园子里,老王正在小心翼翼地给猕猴桃修枝。今年47岁的老王,曾经当过兵,外出“见过世面”,所以政府一号召,他就积极响应,把自家的包产地全部种上了猕猴桃,国家给了很多的补贴,自己只出了一半的钱。“以前我们只能种一些玉米,一年收入1000多元钱,只够一家人的温饱。”王良洪回忆起前几年的生活,显得很无奈。今年,王良洪猕猴桃投产的一亩多地,挣了近2万元。“我的地里用的杀虫灯都是省农业厅送的,还真管用!”王良洪说,村上还通过政策宣讲和形势教育,让大家能更清楚认识新型农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增强增收致富的信心。
据了解,在民族帮扶政策实施中,通口镇已有战斗村、花龙村、清泉村等13个村连片种植了猕猴桃,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北川,像通口镇一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使少数民族群众富起来的地方还有很多。“结合全市民生工程的实施,北川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瞿永安表示。
2011年11月开始,北川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作,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扶贫连片开发以来,已解决全县8个村、1176户、4158人出行难及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快速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北川采取强化领导、突出民生、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等强化措施,从促进少数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少数民族地方农房建设等方面入手,实施少数民族群众帮扶工程,力求把少数民族群众帮扶工程做实、做细、做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目前,在促进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已争取到了上级对17个民族项目和资金的批准,补助资金总计570万元,任务完成率106%。
C
北川更幸福
坚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在推动北川工作的实践中,比照目标找差距,全省全市找差距,面对差距添措施,从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找动力、找思路,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北川将坚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是一套北川打出的惠民 “组合拳”——
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通行条件,努力提升应急通行能力。全年新建村道260余公里,积极恢复因洪涝灾害损毁的道路20余公里,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通行需求。
规范物质储备,确保温暖过冬。刘少敏、瞿永安、常务副县长淳道怀等亲自布置、检查,在全县32个救灾物资储备站点储备棉被25779床、棉衣裤14814套、电热毯4900床、绒衣裤5600套,以商代储救灾粮油,保障应对冰雪严寒天气等自然灾害应急之需,并向困难群众下发汛期、冬季各类救灾资金260万元。
走进社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通过各类助残活动以及 “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阳光家园”等工作,累计为1029人次残疾人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假肢及辅器更换、脑瘫康复、失聪人工耳蜗康复、精神病治疗等服务。
“民生工程,北川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淳道怀介绍,近年来,北川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大力加强以社会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这套“组合拳”只是北川民生的一个切片。目前,包括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在内的今年十大民生工程80个小项已经全面完成任务,其中35个超额完成任务,总投资3.7亿元。
大投入显示大决心。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1年,北川民生资金共计投入8.5876亿元,人均达到3548元。一个更好的现象是,北川本级民生资金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仅有738.6万元,2012年可达2400万元。同时,相应的民生经费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综观北川民生工程抓紧落实的背后,是北川人一脉相承的民本情怀。正是有打造“民生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北川在面临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因灾失地农民耕居分离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扶贫帮困,加大民生投入,做实做细民生工作,追求着北川人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馆侧记□本报记者邹俊川陈四四5月9日9点30分,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青山绿水间,“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显得庄严肃穆。升旗仪式:缅怀逝者,见证五年家乡...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