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先行 助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十七大以来,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加强成果社会化应用,加强统一监管和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培育,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和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到目前为止,全省有测绘资质单位730多家,从业人数3.2万多人,地理信息产业年服务总值超过30亿元,带动相关服务业产值近300亿元。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和“三个翻番”、“五个提升”奋斗目标,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社会需求空前旺盛,事业发展处在黄金机遇期。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确立了“以进促稳,领先发展”工作基调,提出了开放合作、平台带动、人才支撑、转型发展“四大战略”,以践行经济总量、职工收入“两个倍增计划”为抓手,以“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落实、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产业园建设和事业转型发展“四个加快”为重点,以实现保障能力、经济总量、改善民生、文化建设“四个领先”为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全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做大做强做优。今年以来,在基础测绘规划、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建设、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高地建设测绘先行,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基础测绘保障功勋卓著
基础测绘建设成果有效满足了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民生需求。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工程、四川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以及德阳、攀枝花、绵阳等市数字城市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重大基础测绘项目超过100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恢复重建了全省测绘基准,1∶5万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全省,1∶1万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由原来的33%提高到40%。“十一五”期间,累计提供各类地形图25万余张、空间基准成果4万余点,地图成果数据2万多幅。这些成果为推动四川省“两个加快”战略的实施、“十一五”规划实施、天府新区及“五大经济区”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重大基础设施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大平台建设有效推动了四川省信息化建设。建成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完成“天地图·四川”省级节点建设,并与国家主节点相连接,成为省内数据资源最全、服务功能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到目前为止,点击率达数千万次,已有80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运用省级平台开展业务工作,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各类公益性及商业化应用和增值服务不断涌现。加快数字城市建设进程,全面完成绵阳、广元等8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科学发展、精细管理、高效服务的有力支撑。正在开展成都、雅安、南充等7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计划2014年完成全部21个市(州)的数字城市建设,并积极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更好地适应智能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四川省政府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完成汶川地震核心灾区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对核心灾区的基础设施分布及变化、城镇化进程、地质灾害、水库堰塞湖分布及变化、人文经济信息分析、植被损毁及修复等进行了监测,完成并即将发布《2012年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这些成果为各级政府公共管理搭建了基础平台,提升了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加速了四川省信息化建设进程。
成果服务彰显了测绘基础先行作用。这些成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特别是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的先行性作用。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测绘部门快速反应,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提供技术保障:协助完成灾区约2.8万平方公里航空摄影,获取约19万平方公里卫星影像数据,赶制完成高分辨率灾后影像图专题图150余种,提供图件 1500余幅,数据 6127幅,2006GB;赶制《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指挥图》、《58个乡镇地震救援推进情况地图》等专题图98种29207幅;派出技术小组在省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现场提供技术保障,提供紧急救援目标精准位置信息3000多条;开发应急保障信息系统2套。这些成果提供给中央和地方100多个军地救灾指挥部门,为科学决策、紧急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例如,根据《遨游天府》系统提供的位置服务,应急救援物资空投有效率由20%提高到了90%以上。
灾后重建阶段,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恢复了全省应急大地基准,紧急组织生产了重灾区1∶25000、1∶5000和1∶2000比例尺影像图和灾区分县影像图;制作了重灾区12个市(州)、45个县(市)的《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底图》,编制了灾后损失评估图12种印刷500份、规划专题图10种印刷10000份,印刷规划文本1000本。特别是编制实施了列入国家、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的 《四川省灾后重建测绘专项规划》,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测绘保障:获取了44146平方公里航空摄影资料和34.2万平方公里航天遥感影像资料;建成发布了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完成了灾区1∶1万地形图生产3926幅、1∶5万地形图更新165幅、1∶2000地形图测制760.2平方公里工作,且现势性大幅提高;完成了灾区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和灾情监测与评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编制出版了中英文版的《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完成了绵阳、广元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成新老北川县城三维景观模型。
在2010年四川“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测绘工作者主动作为,快速响应,运用无人机快速获取重灾区灾后影像,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
基础测绘规划绘制高地蓝图
今年2月29日,省政府原则通过了《四川省“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规划》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20多个省级部门的支持下,经反复修改,于8月3日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规划》概算总投资6.85亿元,提出了四川省“十二五”期间基础测绘发展的总目标和7大任务、3大技术支撑、2大保障体系。即依托导航与空间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地理信息动态更新三大技术支撑,和新型多源遥感数据保障体系、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两大保障体系,完成“空间定位基准现代化建设、航空摄影、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省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1∶1万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地质灾害防治专用图测制与应急保障”七大任务。总目标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全省重要地理信息实现年度更新,1∶1万地图覆盖率达到65%,绘制2000余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防治专用图,有效开展地理省情监测,全面提升四川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能力。
《规划》体现了四川省测绘保障工作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测绘保障服务的范围从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向公共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拓展,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测绘工作基础保障作用有新的要求和期许;二是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大幅提升,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将进一步丰富,极大地提升基础保障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明确提出了更新周期问题,以及建立健全省、市(州)地理信息协同更新和共享机制,《测绘法》有关测绘分级投入的长效机制有望逐步解决,从而有效推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的实施,全省地理信息资源将进一步丰富并广泛服务于政府宏观规划、科学决策、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环境监测等领域,为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地理信息保障和支撑服务,并加快推进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使全省基础测绘建设及综合保障服务能力跃升到全国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航空航天测绘应急保障体系 为高地建设护航
通过汶川特大地震和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洗礼和锤炼,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体系逐步形成。面对四川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和应急保障工作繁重的形势,四川省今年年初开始,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水准的省级测绘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卫星传输实现远程决策、远程指挥,达到“天地一体化、可移动、互联互通”的目标,并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互通;组建省测绘应急保障中心,加强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应急监测移动平台、无人机等应急装备建设,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开展全国首次整体作战式防汛救灾测绘应急综合实战演练,实现3小时内在现场快速测图并通过卫星发送到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能力;组织召开汶川地震测绘应急保障经验交流与深化合作会议,汇集援建省市的灾后重建测绘成果,促进共建共享;建立灾情通报制度和测绘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省、市(州)应急测绘联动响应机制。
测绘应急体系在全省救灾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先后为“5·16”广元温州商城火灾损失评估和善后处理、“6·24”川滇交界抗震救灾、“6·28”宁南县特大山洪泥石流、“7·23”泸州抗洪抢险、“8·14”雅安市及凉山州山洪泥石流灾害、“8·30”盐源县群发多点地质灾害提供了及时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测绘应急保障能力、测绘主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全省测绘应急保障工作将致力于提升航空航天应急测绘装备水平和能力,加快航空航天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高性能飞行平台、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装备及配套装备建设,形成对全省任一区域实施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的能力;加强海量遥感数据快速处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实现遥感数据处理快速化和服务模式多样化;加强航空航天应急测绘指挥能力建设,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全省航空航天应急测绘体系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天空地”一体化、高适应性、高机动性、高可靠性和快速服务的应急测绘队伍,高效完成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任务,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决策的基础工具。
通过这些努力,全省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体系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四川省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保驾护航。
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打造高地新经济增长极
当前,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遥感影像等行业产品市场迅猛增长,全球地理信息产业年增长率已达35%以上。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型服务业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低碳环保型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广阔、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拉动众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的新经济增长点,党和国家领导多次对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作出重要批示,省委主要领导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
十七大以来,为推动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四川省一直积极谋划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终于在今年取得了有效进展。7月20日,有关方面达成协议,共同在成都打造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备、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促成企业形成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提高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8月31日,22家国内、省内地理信息知名龙头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
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的定位是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目标是“一年起步、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链”,产业园投入使用后力争第一年实现10亿元产值,2020年引进各类地理信息企业80-100家,提供近1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园区产值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000亿元。为支持产业园建设,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落户在产业园内,以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在 “智慧城市”中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四川将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环境、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地理信息广泛应用,提升全省地理信息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创造价值、政府做好服务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政策推动,逐步形成以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为主的成熟产业链,打造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产业发展规模。预计未来3-5年的时间,全省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达到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服务总值突破150亿元,实现由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转变。
□余国珊 徐家成 樊莉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四川省干部群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都有提及”、“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民生”……昨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议。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政府工作报告...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