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桥臻
春日的绵州,处处涌动着改革的热潮。作为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唯一的综合试点市,市委、市政府坚持“六个导向”,紧扣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扎实推进综合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解决改革直接衍生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建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生动力
对于镇村而言,如何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寻得“最优解”,不仅关乎民生,更涉及民心。而其中的基础,便是优化乡镇资源配置。
在安州区,各乡镇因地制宜,以自主优化机构、配置编制来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推行“基本编制+浮动编制+周转编制”核编法,建立乡镇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使用浮动编制向桑枣镇、河清镇等重点镇或特色镇增加编制,解决了乡镇核编不科学、力量分散等问题。
“在机构编制上,我们按照‘3+4’和\‘2+2’的方案设置了中层机构。”“我们通过条块化设置机构、模块化建立平台、分级化赋能履职,优化职能职责、力量配置和便民服务。”安州区河清镇负责人和花荄镇负责人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改革经验。
随着行政区域调整,镇域面积扩大,乡镇面对的群众需求越来越多。如何让乡镇政府更好发挥职能?
游仙区探索实施“事权”“财经权”的同步下放。该区创新实施精准放权赋能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乡镇扩权赋能,通过委托方式,直接授予乡镇(街道)11个领域8大类共148项管理服务权限。同时,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下放事权同步匹配所需经费,乡镇(街道)新增财力按不低于70%比例补助乡镇(街道),近几年该区镇(街道)财税收入始终保持5%的增长。
镇村建制调整后,被合并镇村公有资产如何盘活用好?
以安州区河清镇为例,该镇积极探索,在满足办公需要和便民服务的前提下,采用出售、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整合非中心场镇的农技站、计生站等资源,规范建设便民服务点,置换出非中心场镇办公楼及附属用房,用于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两项改革以来,绵阳市共计摸排出镇村闲置公有资产89.88万平方米,目前已利用多种灵活方式盘活镇级闲置国有资产18.3万平方米,盘活率67.23%;盘活村级闲置集体资产36.99万平方米,盘活率59.03%。
夯基础
提升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走进盐亭县黄甸镇的凤妮可孵化中心,两栋现代化厂房内,孵化区和种蛋处理区的工人正有序开展工作。
“自投产以来,仅孵化中心的一台机器每天就能孵化20余万只鸡苗。”凤妮可农业科技公司孵化中心副总汪智勇表示,这里拥有蛋鸡孵化设备和环控设施,全部采用全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镇上能落户这么大一家企业,以前想都不敢想。”黄甸镇人大主席勾睿感叹,这才是改革真正的红利。
作为全市先行先试乡镇,黄甸镇党委政府深谙:要建成“四川省百强中心镇”,打造“盐亭经济副中心”,必须推进改革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变:构建以蛋种鸡产业为主导,杂柑、藤椒、生猪为基础,蚕桑、中草药为特色的“1+3+N”农业产业体系。路网建设工程、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市政设施改造工程陆续开工,场镇通信、电力网线整治和美化、亮化全面完成。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新华村,1900余亩的连片产业园甚为壮观,坡上有蓝莓、李子、柑橘、猕猴桃,还有发展的稻田养鱼虾,更有特色珍稀苗木、中药材、雷竹、蚕桑为其“锦上添花”。
“新华村作为永昌镇精品农业公园核心区,是原建国村、石梯村合并后新挂牌成立的,别看现在产业优势突出,以前长期面临‘单打独斗’的销售短板问题。”永昌镇产业大党委书记母贤斌说。为突破这个困境,永昌镇在村级建制调整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大胆探索,将各村的技术、营销、劳务等人才全部纳入产业党委,下设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劳务协调、产品营销、矛盾调解等支部和党小组,充分发挥产业大党委组织引领作用,将群众思想统一起来、资源统筹起来、力量汇聚起来,全面助力产业联动、连片发展。
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绵阳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做强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规划建设农村公路4134公里、农村电网可靠率达99.8%,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13万亩、新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推动461个合并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50%以上的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被不断激活。
惠民生
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期盼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外乎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呼有所应……
日前,在江油市新安镇义新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院内,老人们正享受着春光,他们或是喝茶、唠嗑,或是打牌下棋,其乐融融。
在两项改革中,原义新镇合并到新安镇,新安镇65岁以上老人增至3386人,占全镇人口的10.7%,养老需求日益明显。对此,新安镇将义新当地敬老院和卫生院资源整合,通过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档次,大力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试点。
“我们中心可提供医疗床位21张、特困人员供养床位110张、社会养老床位100张。一楼设有日间照料中心和棋牌室、餐厅、足浴间和康复理疗区等,二楼是养老病房,带独立卫生间并配备电视空调等,这样更方便老人治病养老及平时的娱乐生活。”新安镇义新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何建介绍,“这里既治病又养老,与过去家庭自己请护工相比,更专业的同时也可大大节约开支成本。”
目前,绵阳市探索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新模式,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4个,养老服务站68个,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现在全镇自来水管网覆盖所有村,村民自己写个申请,由村上统一安装,如果是个户安装,直接到宝石供水站进行申请。”日前,梓潼县仁和镇副镇长王勇接到天台村一村民电话询问农村自来水安装的事情,及时进行了回复。
为有效解决乡镇改革后群众如何更方便、更快捷办事问题,避免群众因资料不齐来回跑“空趟子”的麻烦。梓潼县仁和镇制定了“便民服务卡”。群众咨询政策和办理事项只要一个电话就实现了随时随地“想找谁就找得到谁”的便捷。
不止于此,绵阳在两项改革中,还不断增强优质教育供给,坚持一手抓学校撤并、一手抓扩容提质,推动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向人口集聚区集中,已整合高中阶段学校3所,撤并初中、小学73所,规划新建城区学校46所。创新推行“名校托新校”“强校带弱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
强保障
提升治理效能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在涪城区,城厢街道建国门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常住人口21000人,是涪城区流动人口最多的社区之一。
“以前社区办公地点楼层高,电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办事很不方便。”建国门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五月,社区建制调整后,原北街社区和建国门社区兴达片区合并成为建国门社区,为更好地提升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去年十月,社区将原来的“暖心亭”提升打造为“党群暖心驿站”。“‘党群暖心驿站’可以更好地为居民和辖区的企业商户服务,他们也可以来咨询一些便民服务的政策、法律法规这些方面的内容。”该负责人表示。
除了建国门社区,涪城区部分社区的居民长期被服务阵地较远、行政区域限制、下班后延时不到位等问题困扰。为此,涪城区创新建立“党群暖心驿站”,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开展“亲民化、零距离、全天候、跨区域”便民服务,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办事“路远楼高”难题。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党群暖心驿站”13个,基本构建起街道全域覆盖的“10分钟便民服务圈”。
为保障两项改革深入推进,绵阳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规范设置镇、村、组三级党组织,健全基层干部选育用管工作链条,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创新“一肩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不胜任不合格村(社区)干部调整机制等13项措施。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
放眼绵州,改革路上各县(市、区)、镇、村(社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下、谋求未来,以“比学赶超”的态势奋力书写新时代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精彩答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林进之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峥)3月20日,安州区举行2021年春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55名优秀青年带着全区人民的希望,...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