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种魔芋 大棚成了效益倍增器
魔芋大棚避雨栽培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张淦钦 摄
□本报记者 罗敏
魔芋是生长在丘陵地区、秦巴山区坡地的薯芋类作物,在绵阳市安州区,人们则把魔芋种植从露天引进了室内。12月10日,记者在安州区桑枣镇柳坝村魔芋种植大棚里看到,技术员正在观察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留种魔芋,确保来年种植的魔芋长势良好。
“魔芋露天种植病害发生率高,种植风险大,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方式,将病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延长了膨大期,产量比露天栽培提高了50%以上。”绵阳市农科院薯类研究所科研人员余韩开宗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研究所会同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开展魔芋大棚避雨栽培试种近20亩,收效明显,为明年大面积扩种打下了基础,同时为魔芋主产区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精准控湿大棚种植病害发生率降至5%以内
魔芋浑身是宝,可魔芋病害又是“魔鬼”,高发病率一直困扰着魔芋种植人,其中以软腐病最为常见,平均发病率在20%左右,甚至高达60%以上,由于尚无有效措施根治,为种植带来极大风险。“软腐病在雨水多、高温夏季较易发生。”余韩开宗说,为减少病害的发生,传统的魔芋种植多选择高海拔坡地种植,冷凉的气候和易排水的地形特征减少了病害发生,但也使魔芋种植受到外界自然条件限制。
为探索魔芋种植中存在的管理粗放、病害严重等问题,技术人员开展了5年的大棚避雨栽培实验,今年首次在安州区开展高产集成试验。“魔芋‘住进’大棚,首先就避免了天然降雨造成的水涝,而且我们在搭建的简易大棚内,安装喷管、滴灌设备,根据魔芋不同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需求精准调控湿度。”余韩开宗说,发病要件没了,病害率自然大幅降低,保持在5%以内。
不仅如此,大棚种植室内温度偏高,延长了魔芋膨胀时间。“魔芋生长后期是个头膨大的关键期,一般山地种植魔芋在10月中下旬便到了收获期,而大棚种植可生长到11月底,使魔芋产量提高30%-50%。”余韩开宗说,接下来还将根据当地条件推广水肥药一体化种植,在适当施加保护性药剂的同时,杜绝了人为农事操作对魔芋的损伤。
效益翻番“小魔芋”成致富奔康“大帮手”
“用大棚栽培,商品芋亩产能达到3吨左右,是露天种植的两倍。”大棚栽培的高产让柳坝村党总支副书记魏永坤发展魔芋产业的底气更足,“我们村今年种植的魔芋大概在2000亩左右,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大棚种植逐步推广后,将进一步激发大家种植的积极性,提高收益。”
余韩开宗给种植户算了笔账:“一亩大棚搭建成本约在2.5万元,平均使用寿命8年,加上后期管理维修等投入不超3万元。而一亩魔芋按每年普遍增收1.5吨来算,约合9000多元,3年便可收回成本。可以说是前期投入大,但后期稳产收益有保障。”
柳坝村地处山区,长期以种植花魔芋为主,为抓实魔芋产业发展,安州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张淦钦介绍,该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辖区内魔芋规范化种植等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全程跟踪大棚魔芋生长情况。在魔芋高产示范核心区,每亩产量最高达5吨。“我们与市农科院合作,计划明年把魔芋大棚种植扩大到100亩,开展魔芋高产集成试验。此外,依托魔芋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让‘小魔芋’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奔康的‘大帮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鑫)12月11日,全市项目投资工作会召开,要求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积极谋划明年投资工作,确保全市项目投资再上新台...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