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蚕丰收“钱景”好
本报讯(陈浩然记者安峥文/图)“男采桑,女养蚕,四十五天就见钱。”一句谚语道出了蚕农通过养蚕致富的喜悦。近日,在安州区塔水镇红埝村,当地养殖的夏蚕迎来丰收,蚕农们正忙着采摘蚕茧(如图)。
如霜似雪的蚕茧,爬满了几乎每一格的蚕茧方格簇,象征着丰收的喜悦。7月24日,记者在村民曹文刚的家里看到,一家人正忙着摘收蚕茧,一眼望去,数十张方格簇等待摘收。
“今年春蚕喂了四张,卖了7000多元,受疫情影响价格不是很理想,夏蚕收量还是可以,争取卖个好价钱。”作为村里最大的一户蚕农,为了喂蚕,曹文刚种植了20余亩桑树,平均下来每年能喂20多张蚕,实现收入近4万元。
当地还成立了清泉蚕茧站,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平时由蚕农养蚕,每逢蚕茧丰收季时,则由蚕茧站工作人员负责收蚕茧,帮助蚕农以好的价格卖出去。蚕茧站经理吴子云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收的干茧都是外销全国各地,今年都是直接销江浙、广西等地,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蚕茧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够卖得好价钱。”
养蚕既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了山区丘陵地形不宜种田的困扰,也通过大量优质蚕茧的产出,让村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蚕村”。
“养蚕给老百姓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收入,每户如果一年每次养上5张,效益最好时,能卖4、5万元钱,相比而言,比种庄稼强得多。”红埝村党总支书记张忠贵说,红埝村作为区里最大的养蚕村,去年养蚕900余张,全村实现收入250多万元。
新闻推荐
近日,绵阳市安州区法院司法警察在值勤时,接待一名步履蹒跚的89岁老大娘。老人长期患病,其3名子女不管不问,未给赡养费用...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