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零距离分忧解难为代表履职增添平台 这个“家”能量强大

绵阳晚报 2019-11-26 09:06 大字

“多亏几位代表为我们协调建议,修起了这个漂亮的广场,我们现在出来玩耍很方便,心里很高兴。”近日,在安州区塔水镇的人大代表之家,场镇居民刘大爷与镇人大代表黄兵开心地聊着天,不断赞扬“人大代表之家”让老百姓能够面对面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所期所盼,更加快速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记者范萌

原来,塔水镇这个人口过万的大场镇却缺少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场地,居民健身活动很不便。去年10月的一天,场镇上几名群众来到塔水镇人大代表之家,向当日接待选民的马淑华、黄兵、马奎武三名镇人大代表表达了能修建一处场镇广场的愿望。最终,在代表们的建议呼吁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把居民这一需求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迅速实施,在短时间内建起了各种健身设施齐具的场镇居民休闲娱乐广场。如今,居民们每天在广场上,打篮球和乒乓球、唱歌跳舞、休闲健身,其乐融融。

目前,全市已建成这样的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1548个。据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大代表之家是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开展常态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密切联系群众、依法规范履职、推进问题解决的重要平台。其主要活动包括:组织代表学习;联系接待人民群众;开展视察调研;向选民述职活动;建议、批评、意见跟踪督办活动;代表联系社区活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进代表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7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用了两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家”的建设在市级、县级、乡镇(街道)全覆盖,“站”的建设遍布1251个村(社区)。如今,“家”已成为人大代表学习交流、接待联系群众、接受选民监督、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阵地。

建“家”是基础,用“家”才是目的。为凸显“人大代表之家(站)”的履职平台作用,绵阳市各级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依据法律对代表履职的要求和代表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用“家”举措,纷纷建立制度规范“家”的建设,明确管“家”责任,丰富“家”内活动,使之充分体现“家”的功能,彰显“家”的活力。涪城区杨家镇人大主席团将“代表之家”搬进田间地头,充分发挥议事厅作用,助力群众致富增收。涪城区工区街道迎宾路社区“人大代表之家”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1+3”社区治理,融入资源调度“五步法”。类似这样的创新举措,在全市举不胜举。

“家(站)”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家(站)”的活力在于创新。市人大常委会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各县(市、区)、乡镇人大主席团按照此意见,指导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管理制度,明确管“家”人及其职责,并制作了《人大代表花名册》、《人大代表基本情况登记簿》等簿册以及代表履职公示栏。在保障“家”的正常运行中,各级人大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人大代表之家”的支持,专款专用,保证“人大代表之家”正常运转。

新闻推荐

游园闯关答题 游戏中快乐考试 安州七一实验小学创新考试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孩子快乐迎考本报讯(罗艳潘珊文/图)在2019级新生的期中学情调查中,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创新考试模式,由家长担任考官,采取游园...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