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唱响“农业歌”

绵阳日报 2019-11-20 07:03 大字

□杨永武本报记者安峥

“今年种植的黑老虎、软枣、八月瓜等野果子有70余亩,有的已经挂果,今年收入能有10多万。家里还养着鸡和猪,行情看涨。”安州区高川乡新桥村4组村民孟康友“五小经济”搞得有板有眼。

今年以来,高川乡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治贫困户返贫,实施了“产业倍增”计划,按照新养生猪400元/头、新增中药材1000元/亩、新增养蜂100元/箱,对9类种养殖业进行奖补,支持鼓励贫困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大力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果木、小作坊、小商贸“五小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产业扶贫,依靠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必须念好‘山字经’,唱好‘农业歌’。”高川乡乡长左强告诉记者。

为推动“产业倍增”计划,该乡以党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3+1”模式对贫困户进行挂包领责、上门培训等,多措并举鼓励、帮助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7个村党支部通过农民夜校专题讲座学习20余次,5家合作社为贫困户发放种苗等农业生产资料价值1万余元,8位致富带头人开展专题培训10余场,吸引100余户贫困户参与“五小”庭院经济。该乡选派8名优秀党员充当贫困户致富带头人,通过帮扶就业、传授技术,带动400余户群众房前屋后重点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种植以高川特色中药材黄连、重楼为主,今年新增种植面积1000余亩;小养殖以生态绿色无污染生猪、鸡鸭为主,今年新养猪505头,鸡鸭5000余只。

在今年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中,全乡贫困户积极响应。新桥村2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纪兵,因为股骨头坏死几乎丧失行动能力,被评定为二级残疾。在“产业倍增”计划激励下,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学习技术,利用房屋周边空地,积极养殖鸡鸭76只,种植药材0.5亩,收入在1200元以上。截至10月,第一批初验并完成公示的113户贫困户,共计新养殖生猪137头,新种植中药材75亩,增养鸡鸭鹅985只、蜜蜂288箱,预计户均增收1万余元。

聚焦脱贫攻坚,高川乡还坚持脱贫与扶智相结合,给32户没有互联网的家庭购买了电视,开通了网络。“我的野果子主要销往深圳、杭州、成都等地,因为无公害,绿色环保,山外人主动找上门来订购,野生水果不愁卖!”49岁的孟康友说,正是利用“互联网+”,山里人的农副产品走出了山外,进了大雅之堂。

如今,高川乡通过电商平台实施的“产业倍增”计划正在变为现实,发展的“五小经济”与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也相得益彰,有效增强了脱贫群众信心,通过改厨、改厕,环境面貌提升了一个档次,群众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不断上升。

新闻推荐

安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安峥)为了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深里学,往实里做,安州区委绩效办机关党委紧扣当前中心工作,创新主题...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