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大桥安昌河上安昌桥 通南畅北车马喧

绵阳日报 2019-09-01 09:35 大字

安昌河是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北川,流经安州区与茶坪河汇合后,流向永兴镇进入绵阳市区,在南山脚下注入涪江,是继涪江之后,绵阳的第二大河流。虽然长度、宽度、流量都略低于涪江,但在绵阳人心中安昌河与涪江一样占据着重要位置。目前在绵阳城区安昌河上陆续修建有南山大桥、南河大桥、饮马大桥等,但有一座桥很独特,因为它是用安昌河河流来命名,这就是安昌河大桥。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

苏东华/图

安昌河上开建安昌桥

安昌河大桥(安昌桥)是绵阳至重庆省道跨越安昌河的主干桥。原绵重路是从漫水桥(今饮马大桥)过安昌河,由于此桥低窄,每年涨水时都会阻隔交通,因此十分不便。关于这个情况,《绵阳市城乡建设志》有所记载:“原来走西河桥、小浮桥,每年安昌河涨水漫过桥面影响人车通行、事故频起,且公路穿过闹市区(涪城路),故改线另建安昌桥,新建桥头公路从御营坝接小浮桥经戴(代)家湾至南塔啤酒厂。”

于是,1959年绵阳开始修建安昌河大桥。但安昌河大桥修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保证桥梁的质量,由四川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原桥长212米,宽14米,为七孔石拱结构。工程修到下桥基三座时,时逢当时开展保钢保粮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因为物资有限,即使建桥指挥部一再压缩精简,也没法保证桥梁的正常修建,于是同年8月25日安昌河大桥的修建停工。

1966年,经省交通厅批准在涪江上修建了一座公路桥,改变过涪江靠渡轮的历史。一年后,涪江上修建好了第一座公路桥并开始通车,这就是东方红大桥。当涪江上的东方红大桥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安昌河大桥却仍处于停工的状态。

“安昌河大桥的修建其实早于东方红大桥,原本可以成为绵阳城区最早的公路桥,但因为现实条件的影响,桥梁建设停工了,老百姓过安昌河不得不走矮子桥,十分不方便,不过好在最终安昌河大桥还是完整地修好了。”绵阳城建专家汤毓良介绍道。

8年后大桥得以完工

1967年安昌河大桥建设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此次桥梁建设由绵阳地区交通局开始第二次重新设计,由新华劳改农场施工修建,桥墩以下由地区桥工队承建,桥帽由地区建筑公司承建,吊装由省交通厅桥工队安装。经过一年施工,1968年安昌河大桥顺利通车。大桥全长215米,主桥为7孔净跨25米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下部为石墩台,桥面车行道宽8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为了大桥更加安全,桥两边还设计了栏杆。

大桥修好后,安昌河两岸的人们特别高兴,通车第一天大家纷纷到桥上看闹热,住在御营坝、南山一带的人们更是欢欣鼓舞,他们从此后再也不用担忧发大水没有渡船没法过江了。“桥上平时来往车辆和行人都比较多,尤其是遇到逢年过节,御营坝、南山一带的人要去城区玩耍,桥上人车特别多。”住在御营坝的蒲国志说,大桥没修建好之前,过河很麻烦,遇到涨水天就完全过不了河。大桥修好后,随时都可以过河,真的是一座桥联通了河两岸。

安昌河大桥极大地便利了河两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同于涪江上有涪江一桥、涪江二桥、涪江三桥,安昌河上只有一座以安昌河命名的桥梁,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座桥梁的重要性。

一桥飞架南北

改革开放后,绵阳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和城区面积快速增长,加之老城区改造,不少群众搬迁安置到御营坝片区,安昌河两岸往来更加频繁。虽然此时安昌河上已经修建了南山索桥、南河大桥,安昌河片区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无法改变过桥拥堵的现状。

1994年,安昌河大桥人车流量非常饱和,时常发生拥堵情况,已经影响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此时,正好绵阳城市重新规划,新建长虹大道,对安昌河大桥也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桥面变宽了,为35米,两端引桥有200余米,桥面还建有绿化分隔带,护栏采用不锈钢和花岗石加桥灯等新颖装饰设施。安昌河大桥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颜值大桥”,来往的行人常常会在桥上停留驻足,看桥下的缓缓流淌的安昌河水,观桥上的车水马龙,赏桥两岸的高楼大厦,十分惬意。

2015年,安昌河大桥再次改建为44.5m梁桥,并在南北两岸修建了滨河路车行地下通道,形成滨河路与长虹大道立体交通,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从最初的桥宽8米,到现在的8车道,桥变宽了,变漂亮了,也更加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看着如今的安昌河大桥,汤毓良感叹道,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安昌河大桥变化如此之大。“随着安昌河上南山大桥、南河大桥、饮马大桥等桥梁的修建,已经完全联通了绵阳城区和安昌河对岸的御营坝、南山一带,甚至还促进了绵阳与遂宁、德阳、成都等地的联系。”

新闻推荐

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

前不久,安州区塔水镇神泉村小龙虾养殖户梁选勤来到塔水镇“人大代表之家”,请人大代表帮他参谋参谋科技生态养殖新路。黄兵...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