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这么干

绵阳日报 2019-08-12 07:36 大字

花果嫘乡田园综合体

葡萄丰收引客来

果农给猕猴桃套袋

青花椒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集花卉种植研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月季庄园

时值盛夏,涪城区石塘镇楼房村788亩花椒已经成熟。楼房村7组组长李开寿一边带着村民采摘花椒,一边喜滋滋地计算,“今年是头年结果,每亩能收800斤,一亩收入预计达8000元。到丰产期,产量翻一倍,收入也要翻番,这小花椒已经成了我们村的主导产业。”

在40多公里外的安州区塔水镇七里村,葡萄种植大户邓步华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作为安州区幸福七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的核心村,七里村发展出以葡萄为主,以桃、核桃及蔬菜绿色生态、种养循环、乡村旅游为辅的特色产业,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我家种的200多亩葡萄预计达到30万斤产量,产值突破200万元,今年又是丰收年。”

近年来,绵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扶贫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规模、品牌建设加快,农业区域协同发展强力推进,乡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日前出台的《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明确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围绕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目标,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新目标。

在绵州大地,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农民增收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

□本报记者袁媛图片来源:视觉绵阳

突出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年前,安州区塔水镇七里村还是个“撂荒村”,土地分散,耕地在浅丘间上下起伏。2014年以来,当地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农田改善后,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土地亩均年收入也从过去的三四百元提升到万元左右。

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按照《规划》要求,绵阳市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要以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将成为工作着力点。”

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总体要求,在严守耕地红线,加强“两区”建设管护、加快农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力举措下,今年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62.2万亩,比上年增加3.35万亩;涪城区、安州区完成“两区”划定,三台县、游仙区、江油市基本完成划定工作,等待省级验收。

《规划》还提出要实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工程、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工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提升工程等。目前,绵阳市正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加快农机装备的推广运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各环节应用;健全适应农业绿色发展、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农业标准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技术攻关,一批“绵”字头农业自主创新成果不断形成。

发展好产业好产品好品牌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台“涪城麦冬”、梓潼“天宝蜜柚”、“北川花魔芋”……提起“绵字号”农产品,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的产品便映入脑海。这些带着地域符号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绵阳现代农业发展的闪亮名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顺调优、农产品结构调优调精,这包含了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优化。

围绕“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规划》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培育提升农业品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举措。

2017年,根据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绵阳市梳理确定了粮油、畜禽水产等六大重点产业和优质生猪、涪城麦冬、制种水稻等十大主导产品,并分别制定了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

这些具体到在哪些乡镇发展、每年增加多少产量的量化方案的严格实施,麦冬、天麻、蜜柚等主导产品(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畜禽存栏和出栏量持续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对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起到了重大作用。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绵阳市还将持续发展好重大产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全产业链统筹规划;积极推进主导产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支撑重点产业发展,形成绵阳农业特色;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并加强农业对外区域合作,提高农业开放合作水平,促进“绵阳造”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高效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去年,全市已建成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4家,现代农业景区46个,农业主题公园30个,休闲农业专业村142个,年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营业收入为48亿元,吸纳农民就业10万人,带动40万农民受益……

这组喜人数据背后,是绵阳市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引导和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有力举措。近年来,绵阳市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努力形成高效益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规划》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现代乡村商贸物流业、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出了具体安排,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按照《规划》,我们将实施好农产品产地粗加工惠民工程,围绕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全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绵阳市还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步伐,鼓励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农事节庆活动等创意农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农业”培育工程,培育农村电商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电商平台,建设智慧农产品市场、掌上农贸市场;探索构建股份合作型、服务协作型、价格保护型和全产业链就业型等多种利益链接模式,并以农技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生产与规模农业衔接,发挥乡村驿站、合作社和供销社功能,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数说

●到2020年,力争农产品加工值超过1500亿元;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值超过1800亿元

●力争2019年完成350万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2021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

●到2022年,全市新增涉农商标200个

●到2022年,全市重点培育三台芦溪镇五柏村优质藤椒等5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梓潼许州镇优质蜜柚等10个“一乡一业”示范镇

●到2020年,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率达到40%,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000个,对农户的带动面达68%以上

新闻推荐

23辆车刚加完油不久后就熄火 原来加的竟是“水”

8月2日,四川绵阳市民肖先生在加油站加完油,刚开出加油站车就熄火了,修车时拆开发动机一看,发动机里面竟然都是水。8月7日,红星...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