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晓坝镇——鼠标指挥锄头 助力农民脱贫增收
□本报记者梁明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在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当地村民挥动鼠标指挥锄头,进行着网络扶贫新实践。
网销服务站土货上网线上飘香
“快过年了,生意十分火爆,卖点特色农副产品,一天就卖了两千元左右,客户对土货青睐有加,我的电话都快成了热线了!”1月4日,安州区晓坝镇两河村的女大学生邓媛媛忙得不亦乐乎,在村里的网销服务站,她的电话接二连三地响起来,有订购土鸡蛋的、有农户备好了腊肉香肠干竹笋等人收购的……
记者走进这个仅30余平方米的服务站,电商氛围扑面而来:柜台上摆放着土蜂蜜、干香菇、老腊肉等土特产,墙上贴着“农产品卖进城”“生活用品买进农户家”的流程图,邓媛媛坐在电脑前,麻利地处理着服务站设在淘宝平台上的“本土食客”网店。“有了服务站,两河村的土特产是供不应求,网上客户一下单,我们就到农户家中去收购。”邓媛媛说,去年,服务站通过网上网下实现销售额达到7万余元,为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据两河村第一书记高波介绍,村里以前因信息闭塞、物流通道不畅,山货卖不出去。2016年,两河村以农村电商为切入口,坚持党员带头、合作社兜底方式,由党委、政府与易田电商、淘宝等互联网企业签订协议,采取“代养代种、以购代捐、入股分红”形式,将贫困户、企业、合作社捆绑起来,集中打造网店“本土食客”,改变农村“小而散”的网店发展模式。
销售渠道解决了,但从村、组到镇,从镇到县的物流又成新难题。对此,政府又整合资金50余万元对辖区村、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修、维护,确保到村到组道路畅通。同时,采用重组、再分配资源,人带、车带、电商人员收“两带一收”方式,打开山区农特产品物流通道。
为了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服务站还建立起了一套以“质量追溯”和“黑名单”为基础的网络诚信体系。以鸡蛋的网销为例,每一个鸡蛋来自于哪户村民,卖到了哪里,每户村民养了多少只鸡,所售鸡蛋数量与其养殖规模是否相符等,都有明确的台账可供追溯。一旦发现有村民弄虚作假,这户村民就将被列入产品禁收黑名单。
农民网校教会农民如何做电商
如何让世世代代靠耕种维生的农民,拿起鼠标,走进互联网世界寻找致富之路?安州区晓坝镇趁着网络扶贫试点的东风,创新性地将农民夜校升级为了农民网校,邀请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互联网产业公司的专家为贫困户、村民、基层村干部进行每月不少于两次的免费培训授课。
记者看到在农民网校的课程表上,网校课程的范围涵盖了互联网基础使用知识、智能手机基础操作、社会扶贫网注册及需求发布基本操作、微商、农村电商、互联网+乡村旅游等方方面面。
齐心村贫困户周德财是农民网校的常客。周德财40岁出头,家里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及年迈的母亲,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农村网校培训后,周德财从一言不发变成朋友圈刷屏达人。他养殖了上千只跑山鸡,通过学到的网络知识,直播生态喂养的场景,跑山鸡在网上销售得十分火爆。城区花荄镇一家电商还和周德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家中的小菜吃不完了,可以集中收购后通过电商卖到花荄。一年多时间,从贫困户到年盈利5万多元的养鸡场老板,网络致富让老周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齐心村村民任清贵种植的平菇长势喜人,却面临销售渠道不畅而一筹莫展,镇党委政府协调易田电商来到平菇地里,帮他做了一场网络直播,没想到,直播结束不久,便有蔬菜批发商向他下单订购。尝到农村电商的甜头后,任清贵主动报名走进了农民网校。一番培训下来,他能很熟练地利用微信朋友圈售卖自家的平菇。
如今,在晓坝镇,农民网校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全镇已有近5000群众在农民网校接受了培训,连60多岁的老婆婆也来到网校学习怎么发直播视频。村民们说:“如今学习网络知识就像六七十年代的识字扫盲一样必要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登军)这几天才像冬天,早晚寒冷,白天暖阳相伴。暖阳天的气温虽然不高,却让人感到浓浓的暖意。最近一段时间,暖阳天气已经成为绵阳的常态,不过早晚却有明显的寒气。相信市民朋友都应该体验到...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