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名家聚安州 交流《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创作

绵阳晚报 2017-11-12 08:03 大字

本报讯(记者张登军)昨(11)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七次创作交流会在安州区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及丛书编委会专家组成员郑欣淼、郭启红、李炳银、张陵、黄宾堂、党圣元等,与承担该丛书写作的部分作家,就《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的创作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交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出席交流会并致辞。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于2013年启动实施的重要文化工程,组织了120余位作家,为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上120位文化巨人立传,每10位人物为一辑,目前已经完成六辑共60位人物的创作与出版。在这套丛书中,绵阳作家吴因易担纲创作《大唐文宗——陈子昂传》。

“传记文学应该有国际意识。”在昨日的交流会上,北京大学教授赵白生提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应该翻译到国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阿拉伯语语言学教授邹兰芳也谈到,《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可以翻译成阿拉伯语言,借助“一带一路”推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实了解中国文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家哲夫认为,传记文学写作难,但也有一套技巧,有的人说写传记要“捕风捉影”,关键是必须有影。作家杜书瀛也表示,传记文学很难写,要真实的写好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必须去掉偶像化,将其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写。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文史组专家成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郭启宏谈到,写历史人物传记,首先要有历史感,把好语言文字关。《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委员、文史专家组组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谈到,在看了几部已经完成的书稿后,他建议作家们创作中要处理好引用文字的问题,“引文不要太多,作家不要偷懒”。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说,传记文学的创作是要把人物的文化贡献、历史贡献、思想贡献写出来,文化是作品的核心。他表示,希望承担《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的作家们,能写出像司马迁的《史记》那样让人佩服的作品,让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价值传承下去。

记者了解到,此次创作交流会后,参会的专家、作家将于今日上午到北川安昌镇拜谒沙汀墓,随后到安州区的兴仁乡、花荄镇、黄土镇、晓坝镇、乐兴镇等地采风考察,明日到梓潼两弹城、七曲山大庙等地参观考察。

新闻推荐

农业部检查组来绵督导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近日,农业部农机推广(监理)总站站长刘恒新带领检查组来绵,督导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潘海平陪同督导。副市长经大忠汇报相关工作。检查组深入安州区秀...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