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议打造特色小镇应进行产业规划,相关部门迅速回应、认真办理——做好规划和基础保障 助推“特色小镇”建设
□本报记者袁媛
特色小镇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进和做好“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高新区河边镇等13个镇被纳入了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以旅游休闲型、现代农业型、商贸物流型、加工制造型、文化创意型和科技教育型等为定位,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提案聚焦
如何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和实现特色小镇规划目标,是摆在绵阳市下一步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民进绵阳市委提交了提案《关于绵阳市特色小镇建设应进行产业规划的建议》,指出产业规划是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的核心和灵魂,13个特色小镇应当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为立足点,坚持“产业规划”为核心,确立创新产业驱动方式,准确定位特色产业、清晰衔接产业链条、资源整合产业布局。
民进绵阳市委建议,要将小镇产业规划提升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进行布局和规划,要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的产业规划要求,突出“特而强”,突出产业特色亮点、强化产业高端引领。同时,人文特色是特色小镇的软实力,也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每个特色小镇要汇聚人文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文特色。
跟踪问效
据了解,接到提案后,提案承办单位市发改委、协办单位市住建局等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迅速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委员的建议,从多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加强规划引领做好基础保障
绵阳市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进绵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全市农业现代化、农民就地城镇化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强规划引领,探索“多规合一”,推进“一镇一规”,强化产业支撑;开展“扩权强镇”,深化户籍改革,着力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开展试点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700万元,重点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公办学校对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普遍开放;在试点镇设立部门管理分局或加设分支派出机构,设置了工商、环保等专员,实现全天候治理维护。
今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坚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道路,将小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集中力量打造出10个左右且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市级特色小镇,创建2至3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形成推动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兴增长点。
截至今年8月,游仙区游仙镇被纳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涪城区青义镇、高新区河边镇等13个镇被纳入了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安州区桑枣镇入选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江油市青莲镇入围国家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绵阳市市级特色小镇第一批遴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预计10月内确定8个。
实行分类指导加大建设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方针,下一步,绵阳市将树立高端引领、产业链发展思维,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将对特色小镇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必要时还将邀请、推荐浙江省新昌、文成等特色镇的规划设计专家团队直接参与绵阳市特色小镇总规及产业规划工作,力求突出产业特色、强化整体配套、注重人文景观、少留规划遗憾。
同时,绵阳市还将继续加强PPP、政策性扶持基金、政策性贷款等政策运用,探索引入特色小镇平台公司治理模式,建立产业孵化、企业孵化和项目孵化机制,提高特色小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服务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激发特色小镇发展活力,形成“依托产业、发展特色、放大优势、聚集人口”的良好发展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30日下午,安州区沙汀实验小学举行“开笔启蒙,慧悦人生”开笔典礼。四百余名一年级新生,身着汉服,手捧书简,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开启了他们的成长之门,求知之路!九月,是孔子诞辰之月,更是沙小“...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