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化“5335”战略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精准实施康复服务绵阳市“量体裁衣”式服务惠及37万残疾人

绵阳日报 2017-06-05 07:49 大字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一辆辆轮椅,代表着一颗颗爱心,托起一个个残疾之躯,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走出家门。近日,在涪城区残联、涪城区肢协以及爱心企业的帮助下,45名肢残人士乘坐轮椅走出家门,体验无障碍环境的方便舒适。

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全力打造残疾人事业发展“升级版”,建立起以保障和服务为重点,涵盖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康复、文体活动等各项基本生活需求的完整体系,实现了残疾人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绵阳市着力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继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深化“量服5335”战略,突出重点、务实创新,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让全市37.19万残疾人看得到生活变化、说得出生活需求、办得成期盼的实事。

据介绍,在安州区试点“开放量服”的基础上,今年绵阳市在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按照实现残疾人“能看”“能说”“能办”三个层次分层推进。“能看”:市、县、乡镇、村各级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提供他们想看到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个人基础信息、需求信息、本人所获得的补贴或服务的具体落实情况、与残疾人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其他内容等;“能说”:实现广大残疾人群众通过自己的手机在“量服APP”平台上反映自己的情况,提出自己的需求,对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并能与残疾人工作者、有关部门、相关服务机构、公共空间内的残疾朋友进行交流互动;“能办”:不仅要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机构和助残社会组织进入“机构量服”,为残疾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要实现残疾人足不出户在自己手机上就能办理以往多次往返于县城、乡镇才能办理的业务,包括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等。

翻开全市残疾人信息台账,最突出的问题是贫困。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善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条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促进和实现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坚持把就业当作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实现同步小康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市残联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今年启动的绵阳市首个残疾人“双创”空间,运用“互联网+企业定制”模式,为残疾人搭建创新思维交流、创业产品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的开放工作空间、资源共享容器、孵化服务平台,提供“一对一”“多对一”政策咨询、创业辅导、资金申请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不仅如此,今年绵阳市还进一步拓展就业服务,通过鼓励按比例安置就业、集中就业、居家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形式,采取就业援助、技能培训、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措施,帮助有愿望、有技能的残疾人就业。

让更多的残疾人恢复健康,是助残扶残工作最理想的目标。绵阳市各级残联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加强与民政、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为残疾人提供专项康复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增强了生活信心。绵阳市通过完善康复服务体制,以0-6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为龙头,组织实施听力、视力、肢体、智力、精神等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逐步扩大基本康复服务覆盖面,推进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医保支付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同时,加快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积极配合卫计部门,将各类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缓解困难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实现全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入库残疾人70%以上。

新闻推荐

李昌平带领中央统一战线第六督查组来绵调研检查宗教工作 不断提升宗教工作水平 为改革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彭宇行陪同调研检查 刘超主持汇报会

记者马新友李灵越6月1日,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带领中央统一战线第六督查组来绵调研检查宗教工作,并听取绵阳市宗教工作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彭宇行陪同调研检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主持汇报会并作表...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