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游仙山水 品绵阳文化——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名家专访

绵阳日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绵阳是一块宝地”

张新泉(著名诗人、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这次来绵阳我是来补课的,来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脉搏。”昨(13)日上午,在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中,记者采访了著名诗人、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新泉。站在游仙富乐山上,俯瞰绵州一城山水,张新泉忍不住感慨:“绵阳这座城市真的特别美!”

采访中,张新泉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来过绵阳。在他的印象中,绵阳是四川的一块宝地,尤其是在文化传承上。“绵阳从古到今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大名鼎鼎的李白、欧阳修等。即便是绵阳现当代文坛也有很多后起之秀,文化的传承在绵阳几乎没有中断过。”张新泉回忆,以前在《星星诗刊》任主编时,他就收到过很多绵阳优秀诗人的作品。

“虽然来过绵阳,但都是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去的最多的是江油。这次来游仙采风,算是来‘补课\’的,也让我了解到绵阳更多文化。”张新泉认为,绵阳是一个大城市,这个“大”不仅仅是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城市之“大”,更是有一大批的文化人,有一大堆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积淀。“来到三国文化浓厚的富乐山,看到初冬暖阳照耀下的绵州涪江山水,我真心觉得绵阳特别美!绵阳的文化也相当厚重!”

“一座宜居、温暖的城市”

葛水平(山西省作协专业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绵阳文化氛围很浓,看得出来政府很重视。”昨(13)日,在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中,记者采访了山西省作协专业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葛水平。

这是葛水平第三次来绵阳,她告诉记者2004年来过一次,当时是来参加文学作品研讨会,第二次则是在江油举办的李白诗歌节。“通过前两次和绵阳文化界的人接触,我感受到了绵阳文化人身上的精神与追求,以及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活动中,葛水平和一群作家参观富乐山、李杜祠、乡村文化活动,对绵阳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参观绵阳博物馆,看到博物馆里的摇钱树展区和历史文化展区,感触颇深。“一座城市应该有博物馆,它汇聚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与当代人民的生活面貌,很高兴能来参观绵阳博物馆。”

葛水平告诉记者,虽然此次参观的是与绵阳文化有关的东西,但一路下来却能够深刻感受到绵阳城市的温度。“看到绵阳的文化和自然景观,以及市民们的生活状态,我觉得绵阳真的是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很温暖的城市。”

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

裘山山(省作协副主席、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虽然常来绵阳,对绵阳也有一定了解,但每一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昨(13)日,在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裘山山这样告诉记者。

裘山山在成都生活了三十多年,她经常来绵阳,尤其是2008年地震。“当时我主要去北川、平武、安州区采访,对绵阳这座城市的印象多缘自于那时候。”相比较此次“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的其他外地作家,裘山山来绵阳的次数比较多。“就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绵阳,但我每一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次来游仙采风,让裘山山记忆最深刻的是玉河镇的乡村博物馆。“我没想到一个乡村小镇上竟然有内容如此丰富,文化积淀如此丰厚的博物馆,真的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可以看出绵阳人骨子里那种对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我的《亲历五月》里写过绵阳,如果有机会我还会试着创作一些其他关于绵阳的文学作品”。裘山山说,最近几年来,她去过西南科技大学作文学讲座,也和绵阳文化人进行过一系列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绵阳的文化没有太多商业化,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

打造三国文化品牌

熊育群(广东文学院院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绵阳的文化内涵很丰厚,尤其是关于羌族、白马藏族的东西,我特别感兴趣。”昨(13)日,在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中,记者采访了广东文学院院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熊育群。

熊育群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绵阳,之前从文化圈和书本中了解了一些关于绵阳的历史。“我看到富乐堂里的三国历史故事,得知绵阳是古蜀道上的重镇,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时,很激动,也希望绵阳能够更好地打造这一文化品牌。”

“绵阳博物馆修建得十分大气,里面布置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博物馆能让外地的我们快速了解绵阳的前世今生以及风土人情。”熊育群说,这次来绵阳游仙文学采风,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座有文化的山水城市。作为资深的“李白”的粉丝,熊育群还特别挤出时间去江油李白纪念馆参观。

在“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过程中,熊育群还有了意外的收获。他认识了白马藏族专家、《白马部落》一书的作者陈霁,两人甚至约好一起去白马藏乡。“我想走进绵阳最民族、最原始态的地方,去了解他们,然后以一个外地人的视角去记录他们。”

保护好文化资源

赵本夫(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有好的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资本,要保护好才能让文化得以传承。”昨(13)日,在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中,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赵本夫。

“绵阳游仙有着全国非常稀缺的文化资源,比如汉平阳府君阙,李白、杜甫合祀的李杜祠,苏易简家乡等文化遗迹。”赵本夫说,这是绵阳独一无二的地方,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小心保护,要按照严格的规范科学保护,才能让我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这次游仙实地采风,我能够感受到绵阳在保护措施上做的不错。”

赵本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次来到绵阳,除了真切地感受到根植于绵阳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外,感触最深的就是绵阳的绿色发展理念。“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是原始崇拜也是终极崇拜。人类要放低身段,把自己当成自然的一部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赵本夫认为适度开发在利用文化的同时也尊重了自然,比如富乐山的蜀汉文化和整座山的生态相结合,造就了一种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文化氛围。

坚定文化自信心

彭见明(中国作协全国委员、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绵阳的乡村旅游可以根植于文化,好好地打造一番。”昨(13)日,在2016“名家看四川·走进游仙”文学采风活动中,记者采访了中国作协全国委员、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彭见明。

作为同样以“吃辣”著称的湖南人,彭见明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四川,尤其喜欢川菜的麻辣味道。“川菜的历史和由来都值得研究,它也是四川的特色之一,这些独具特色的东西就是我们文化的立场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这次活动,彭见明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兰花主题公园。“它的设计标准很高,在国内可算是一流的。我认为游仙乡村游围绕它大有作为。”

此外,绵阳博物馆也给彭见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形设计非常新颖,看起来新奇漂亮,内在也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了解绵阳很好的窗口。”

在采访中,彭见明讲了一个小插曲。“早上我看见绵阳有一个米粉店,虽然店面并不算精致豪华,但店门口却排起长龙,我觉得这就是绵阳小吃的一种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刘小义 本报记者 郑金容)

新闻推荐

自力更生,贫困村变“桃花源”——沸水镇三合村脱贫攻坚现场见闻

□本报记者赵烨冬日已至,风寒,人心暖。在安州区沸水镇三合村,平坦肥沃的土地、整齐美观的新房,青年人忙着耕作养殖,老人和孩子自得其乐,俨然一片世外桃花源的景象,哪还有昔日贫困村的模样。“我们村2014...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