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阳粮王的“种粮经”

四川日报 2014-07-07 12:46 大字

6月24日,在游仙区柏林镇金马村,淅淅沥沥的细雨下个不停,但绵阳“粮王”唐以全的心情却不错:6月18日,成都一家种子公司的3辆卡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拉走了他丰收的小麦做种子,每公斤价格比市场价高出四毛多。这一季,400多亩小麦纯赚了10万块钱。

1992年,唐以全开始上山种粮。因为路不通,很多时候粮食拉不出来而错过好行情。有时运粮下山就要花上一个月。今年3月20日,当地政府和他共同筹资60多万元,打通了通往山上的2公里水泥路,老唐种粮的劲头更足了,“我今年60岁,这身板还可以再种5年,最终实现农场机械化,到时我女儿回来接班也用不着吃这么多苦了。”

□本报记者 邹俊川

机械化提高效益,种一季粮赚10万元

听说唐以全种一季粮赚了10万块钱,周边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

记者来到唐以全的家庭农场,丰收的喜悦挂在老唐脸上,老唐掰起指头给记者算他的收入账:按照国家种粮补贴标准,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就是种粮大户,国家每亩补100元,仅此一项,老唐可获7万多补贴。再加上种粮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仅补贴一项,一年总共能获得约12万元。“一年下来,赚个二三十万没有问题。”

面积越来越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凸显,但唐以全有办法。

在唐以全的家庭农场外,停放着一台崭新的玉米播种机,“我花了一万多元买了这机器,今年这几百亩玉米地就全靠它了。”唐以全说,往年种一季玉米,前后要忙一个月,要请500个工,工钱就要3万元钱,还不算伙食费。有了玉米播种机,他和家里的两个工人一起,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播完了,一算账,只花了3000多元的柴油钱。“农业机械化就是好,照这样,我种个一万亩都没问题。”唐以全说,这段时间,他正在联系购买玉米收割机,他要让种粮全部机械化。

为了增加种粮收益,唐以全尝试间种了60亩小柴胡,“一亩地可以收40公斤,仅小柴胡一项,我就可以收2400公斤,以一公斤市场价9元算,就可增收2万多元。”

规模化降低风险,带动更多人种更多粮

在绵阳的种粮大户中,唐以全算是一个名人,时不时有人邀请他去讲“种粮经”,而上山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面对请教者,唐以全来者不拒,全盘传授种粮经验:“种经济作物收入高,但风险也大,种粮只要规模上去了,不仅风险小,收入还不错。”

去年,绵阳市农业局组织了一次种粮大户培训,唐以全第一个被邀请上台发言。在这次种粮大户培训班上,一个现象让唐以全很担忧,这100多名学员,年龄几乎都在50岁以上,难觅年轻人的身影。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种粮的人越来越多。在唐以全带动下,这几年,在柏林镇周边冒出了100多户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粮户。金坛村的邓祟怀就是其中一位,他承包了150多亩地种植水稻和油菜。“看到老唐种粮种得这么好,我还要再扩大规模。”

去年,安县秀水镇的唐建梅种了100多亩地。在种粮大户的培训会上,唐建梅结识了唐以全。之后,专门跑到唐以全的农场取经,“你这个面积太小了,就算你一亩纯收入200多元,你一年也就收入2万多元。”受到唐以全的鼓励,唐建梅的种粮规模越来越大。今年,她又流转了400多亩地。

新闻推荐

休闲养生游成绵阳元旦旅游新潮流

本报讯(记者祖明远)1月3日,记者从绵阳市旅游局获悉,在元旦小长假期间,休闲养生游受到游客认可,全市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万元。据介绍,元旦前夕,绵阳各景区围绕秋冬休闲养生的主题...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