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从高山搬到平坝 村民做梦也没想到的好事
今年7月,百年不遇的洪涝、滑塌、泥石流等特大复合型自然灾害袭击安县千佛镇,让当地政府和村民猝不及防,不少群众痛失家园。洪灾已过去5个多月时间,那里的受灾群众生活得如何?13日,本报记者深入安县千佛镇高寒山区实地走访。
搬家山外
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成了真
受灾村民王成武家住千佛镇德胜村五组瓦窑坪,地处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听说我们要来,村支书沈永海和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李坤早早就在村口等候。在他们的引路下,记者沿着盘山碎石路徒步行走约20分钟,来到王成武家。“要不是镇上领导帮助关心,我们一家六口做梦都不敢想能搬出山外,迁到秀水场镇小区新房中去过春节。”王成武一边将记者一行迎进客厅,一边笑着说。记者不解地问道:“为何要搬?”“要是不搬,万一明年再发大洪水,这里可就遭罪喽。”王成武的妻子插话。
原来,这几间耸立在半山腰的木架老屋,是王成武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在“5·12”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王成武投入资金进行了加固维修。然而,由于近年来接连不断的洪灾和地震遗留下的次生灾害,上边山顶松动的山体出现了较大裂痕,有3处已发生较大泥石流地质灾害,被地质专家鉴定为泥石流滑坡高危区域,山上住户必须搬迁。“7·9”洪灾暴发后,王成武和附近数百名村民被紧急转移到镇小学临时安置。9月1日,因学生上课,王成武等群众又迁回原址暂住。为以防万一,一遇较大降雨,镇上就专门安排防汛队员轮流夜巡,严防死守。
恢复重建
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场连一场的自然灾害,让王成武和部分灾区群众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亲人般的温暖与关怀。记者看到,洪灾过后仅5个多月,千佛镇已看不到当初一片狼籍的萧条景象,映入眼帘的都是欢乐的笑脸和温馨的画面。
千佛镇党委书记薛远超告诉记者,“7·9”洪灾过后,该镇共有256户村民痛失家园,需要重建或异地搬迁。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迅速启动灾后重建工作,让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体温暖过冬。接着,五套恢复重建方案很快摆到了村民面前,这五套方案包括:按县委、县政府政策,在秀水镇、塔水镇购买洪灾安置房﹔在其他乡镇购房﹔本镇内购房﹔本镇内统规自建和农户自行择地自建。另外,就地重建或外迁集中安置的特困户按政策每户补助1.6万元至4万元不等和信贷支持。
目前,经过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全镇农房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落实或完成总户数256户中的245户,另11户正在重建联系中。除此而外,镇上还先后发放大米、菜油、棉被以及临时救济金,把受灾群众温暖过冬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安居之后
下一步就是想办法多挣钱
“没有党和政府,别说半年,就是一辈子恐怕我也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在秀水镇幸福小区,村民肖永茂边忙活边激动地告诉记者,喜悦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据她介绍,她家里共6口人,其中一个残疾,一个患高血压,生活十分窘迫。通过抽签方式她分到一套面积88.89平方米的新房。肖永茂眼含热泪说:“天变冷了,可心里热乎乎的,党和国家对我们太好了,不仅帮我们解决住房问题,还发钱、发粮,过冬没问题。”接过钥匙后,肖永茂就开始筹备钱款和材料,进入紧张的装修之中。她说,春节前装修完毕,就可搬迁入住。
在幸福小区记者看到,像肖永茂家一样分到新房正在装修的受灾户还有很多。“搬进新家后,下一步就是打工挣钱。我要回千佛镇去发展中药材和经济林木,尽快把新房的贷款和借款还上,不能闲着。”肖永茂说。
(席珍奎 肖洪 张涛 本报记者 李方贵)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7)日,市委宣讲团走进安县,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安县700余名机关及乡镇党员干部、村社群众代表聆听了这场精彩的专题辅导报告。宣讲会上,宣讲团成员以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