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绵阳日报 2013-09-17 22:15 大字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在乡镇中学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切身体会到初中生对历史课的偏见,不够重视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历史课曾经作为“副科”,不受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外,还因为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

可是,笔者多年观察发现,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就能考高分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结合教材中的不同历史时期,选讲那个时期著名的历史故事,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掌握更多的知识。

如讲授武王伐纣的内容时,笔者结合民间流传的《封神榜》的故事,进行讲解分析。着重讲解了商纣王如何荒淫无道,建酒池肉林、修百丈高台,民不聊生的几个故事,同时对照着讲了周文王、周武王如何体恤民力,逐步发展壮大,最后率领八百诸侯,经牧野之战,打败了商朝。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思绪飞越到几千年前的情境中,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种教学法,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们熟悉的历史故事,通过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延伸比较分析,让学生透彻掌握知识。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有些枯燥,但如果注意延伸分析,将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激发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讲授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时,笔者特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内容也进行了讲授,重点是把二者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得出的结论是,郑和的航海成就都超过哥伦布了。这时,笔者向学生们提出了延伸问题,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在航海史上的影响更大呢?最后,笔者和学生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郑和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有对比、有分析、有结论,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历史,还学会了分析判断的技巧。

三、通过唱歌导入历史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激情。

“言之不足而歌之咏之!”反映历史状况,歌曲则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手段。在初中历史的当代史阶段,有不少课程是通过历史歌曲导入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就运用了这种导入法,收效不错。

如在《难忘九一八》这一课,用《松花江上》这首歌的导入和唱述历史,感染力非常强,同学们对这一课的知识点掌握非常牢、深,在抗战内容的教学中,我还用抗战歌曲来反映和唱述那段历史,学生对这种教学情境非常愿意接受。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引起学生兴趣。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体,而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掺杂着历史人物偶然或者主观的因素,导致历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通过对历史人物人性的分析,不仅可以找到内在隐藏的原因,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述“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课时,笔者向学生们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个人主观因素。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这样的分析,更诱发了学生对那段历史的兴趣,也学会了试着用人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更多历史关头历史人物的个人偶然、主观因素。

(安县雎水镇学校 熊昌华)

新闻推荐

安县禁毒宣传进校园

本报讯为继续深入推进“肃毒害创平安”百日攻坚会战工作,从9月1日开学至今,安县禁毒办组织禁毒宣传培训小组先后深入花荄、黄土、秀水、永河等27所中小学校开展“肃毒害,创平安”禁毒宣传活动,2...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