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整合资源搭平台 科技服务谱新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效服务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绵阳日报 2013-08-17 03:00 大字

核心导读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系列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组合拳”:首次评选表彰建设科技城领办创办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拿出1060万元重奖工业企业创新创造,出台支持各类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设立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的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从这些举措中不难发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支持绵阳科技城发展的长远之策。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坚持“整合资源、面向企业、服务产业”的宗旨,紧紧围绕科技城建设和区域科技创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为重点,广泛吸纳创新人才,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信息、技术、人才、管理、投融资等全面服务,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绵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出积极贡献,推动了绵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技城“五地”建设,成为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示范中心。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绵阳市科技服务机构的领头羊,充分利用绵阳军工院所、大专院校的丰富科技资源,围绕军民融合、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强化协调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在2012年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心被市政府评为“绵阳市优秀科技服务机构”。

围绕大型科学仪器资源整合、提高仪器利用率,中心构建了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只需企业在线预约,便可直接联系使用,极大节约了时间和使用成本,实现了资源共享。该平台融合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中心、西南科技大学等40余家单位,涵盖了空气动力、材料、机械等11个领域,共计600多台套科学仪器,整合了100余名专家资源,投入运行以来,共为120多家企业开展了服务。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构建了创新驿站绵阳工作站。创新驿站是涵盖全国范围的技术交易网站,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绵阳工作站的承建单位,平台全面收集了需求信息,为交易搭建信息平台,共实现技术交易32项,实现合同交易2.4亿元。

围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创办领办服务,构建了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平台涵盖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服务、信息统计、科技金融、技术需求等服务。“中心还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同时丰富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大厅等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蒲良驹说。

创新“一站式”模式 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科技城创新中心是集“研发-孵化-转化-交易-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平台,也是领跑绵阳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参与创新中心建设,并与科创园区采取政府购买式服务方式,承担了创新中心科技服务大厅的建设运营工作,大厅设立了集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科技查新、高企认定、专利申报、合同登记等内容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窗口,并严格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采取限时办结制度,极大方便了企业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技服务大厅于去年12月9日投入使用,体系化、规范化的服务,不仅让企业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也更加方便快捷。入驻创新中心的思讯软件公司董事长黄平说:“通过这个平台,办理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科技成果交易等,不用走出孵化大楼,就可以全部解决,确实高效便捷。”

据介绍,在设立科技服务大厅窗口以前,企业办理合同登记需先到登记机构登记,根据出具的登记表,再到科技局或科技厅备案,过程比较繁琐。而现在只需把科技技术合同及相关材料,带到科技服务大厅的技术合同登记窗口,四天之内就可完成科技口相关程序,直接到税务局办理免税。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窗口服务模式中,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完善服务内容。据统计,服务大厅建成至今,接待企业咨询上千人次,受理各类项目350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12项,实现技术交易额2.94亿元,受理完成科技查新16项,专利委托6项。

全面拓宽服务范围 致力打造服务品牌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打破传统局限,积极拓展服务范围,致力打造服务品牌。今年来,结合绵阳市科技金融试点工作,积极与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农业银行科技支行、四川天府汇股权管理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调研、金融产品推广、政府扶持政策宣传等活动,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题。先后成功为四川红平电子科技公司融资300万元,四川历泰机械公司融资200万元,四川红腾食品公司融资600万元。

企业培训,是中心提供的重要服务。中心长期为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培训,丰富专业知识。今年以来,中心联合县区科技局在游仙区、经开区、安县举办了多场项目申报、创新方法、财务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

项目申报,是中心服务的重要抓手。中心高度重视项目的宣传、组织、遴选等基础服务。今年来,共服务企业532家,新增服务企业42家,新申报创新基金11项,成果鉴定6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4家,省级孵化器2家。正是通过抓项目,对服务对象全面了解,不断争取资金和牌子扶持,中心赢得了众多科技型企业的高度信任。

广泛合作,是中心发展的重要方向。近期,中心计划与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绵共建协调创新服务平台,与嘉泰工业设计及制造公司共建绵阳中小企业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等。

科技创新的需求、企业发展的需要就是生产力中心的服务方向。如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已逐渐深入人心。

“80后”奉献青春力量成就科技服务梦想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员工是一支年轻有为的科技服务队伍,朝气蓬勃的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中心除了11名专职人员外,还有一支由多位博士、多领域专家等组成的兼职服务团队,形成强大的智囊团,为企业解决技术和发展难题。

整个团队里的员工大部分属于“80后”,他们把服务科技企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勤奋实干,在奉献中学习、进步、收获。令他们振奋的是,今年5月3日,在绵阳市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会议中,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荣获“青年文明号”称号。

项目部长丁菊玲在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二十周年表彰大会上,获得了“服务精英”奖,她每年定点服务企业100多家,先后协助企业完成了国省市300多个计划项目的组织、撰写申报等。同时,敬业的她还完成了每年全市的火炬统计、科技计划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创新基金组织验收等工作,深受好评。

如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年轻的团队,正满怀豪情,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心中的科技服务梦,用行动将梦想照进现实,奋力谱写科技服务业的新篇章。

(记者 黄小芹/文 图片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机收还田一步到位覆盖还田节肥增效绵阳市在安县秀水镇示范推广秋季秸秆还田技术

本报讯昨(5)日,全市秋季秸秆还田示范技术现场会在安县秀水镇龙泉村举行。现场,几台收割机分别在不同的地块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将大片的稻谷收割完毕,并同时完成了秸秆还田和翻地,让现场观摩学习的...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