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法治大环境 打造和谐新北川——北川积极创建省级法治县纪实

绵阳日报 2012-10-15 04:15 大字

□高杨杨玻文/图

北川自2009年启动“创建法治县”活动以来,紧紧围绕“法治北川,和谐家园”这一主题,树立“大创建”意识,建立健全“大普法”、“大调解”、“大整治”、“大维稳”工作体系,在全县形成了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行业依法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监督网络健全的“法治大格局”,为“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及灾后经济全面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思路

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该县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创建省级法治县工作实施方案》、《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省级法治县创建考评细则及各部门目标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法治县创建的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相应机构,构建了抓普法、保稳定、促发展的普法依法治理机制;科学制定了符合县情的“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普法长效机制,使法治县创建工作形成常态。“工程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这是北川在法治县创建中响亮提出的口号。在新县城规划上,北川先后召开规划设计专家咨询、论证、评审会议100余次;在制定征地拆迁及安置政策、处理老县城物权等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时,数十次邀请法学专家及法律顾问团反复进行合法性论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回复率100%,满意率100%,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创建环境。

北川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继续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并联审批”,据统计,该县2011年行政审批项目较2006年减少54%,审批流程提速30%。“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该县政法系统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在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同时,北川还坚持公正司法,开展了“三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警民亲”活动等;公安机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开展了“三访三评”、“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活动;法院以“司法为民”为主线,积极推进审务公开,采取“帐篷法庭”、“板房法庭”、“院坝法庭”等方式巡回办案576次,审理案件458件;检察院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目标,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和机制创新,健全侦查、公诉和诉讼监督工作机制,依法保障诉讼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和律师的诉讼权利;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小时法律援助圈”、“法律服务绿色通道”等建设活动,据统计,2009年以来,该县石泉律师事务所共代理各类案件3626件,担任法律顾问70余家,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3626件,法援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21件,各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6256件,调解成功率97%。

依法治理

优化经济和社会环境

灾后重建中,北川坚持“依法重建、科学重建、和谐重建、阳光重建”的原则,将灾后重建400多个项目全部纳入财政局评审中心进行财评,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企业,杜绝了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行为。“5·12”地震后,为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北川采取了异地重建、集中安置、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及就业培训等多种手段,依照法定程序妥善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居住和生计问题,资料显示,地震以来,北川共征地11745亩,拆迁安置4165户。

除此之外,该县还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信息资源等方面狠下功夫,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良好风尚。

加强宣传

提高依法自治能力

在法治县创建中,北川坚持开展“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讲义务)活动,充实“三团两队”(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团、法律服务团、普法志愿者队伍、普法文艺宣传队),利用“走出去、请进来、专兼结合”等方式,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县法建办积极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6台次,发放宣传资料16.5万份;各执法部门按照“谁管理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千名干部下社区”、“挂包帮”等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公安局创办的警界时空栏目、地税局开通的地税微博,纷纷配合法制宣传,为创建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与此同时,该县还将常态宣传和动态宣传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覆盖,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法治广场、法治文艺表演、手机短信、普法专栏等。

北川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了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对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轮训。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权利,“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四民主两公开”、“421”工作法、“五零”工作法全面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校务公开有效实施,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效果明显,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挂牌命名“民主法治示范村”57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3个,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0户,县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9户。

打造亮点

营造北川特色创建氛围

北川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在拆迁过程中,律师团亲自参与,妥善处理了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分配矛盾。在安置过程中,县上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邀请省内法学专家及律师团,经10个月研究,39次易稿,形成了《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建成区入住新县城居民安置办法》、《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拆迁安置房分配办法》及四个配套政策。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保证了新县城建设如期开工。目前,总投资110亿元的北川新县城建成单体建筑715栋、总建筑面积180多万平方米,已安置居民10147户,创造了县城整体搬迁的时间纪录,也是依法治县的一大亮点。

凭借多年依法治理乡村工作的经验,北川“创建法治县”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早在2003年,北川就创造性提出了在全县开展“依法治理乡村”工作、整合基层法治资源、构建上下联动、高效率的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平台思路。这种被称为“北川模式”的思路在“第三届西部法治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其论文《西部民族地区依法治理乡村模式研究》获三等奖。

北川是羌民族聚居地,也是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为增强羌族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地震后北川在原址重建了擂鼓镇吉娜羌寨,并在该羌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建活动给全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成为了北川乡村旅游的窗口,也是北川法治羌寨的一个缩影。目前,该村已有76户被评为遵纪守法户,15户被评为守法经营户。

法治先行

助推恢复重建及发展振兴

法治县创建推动北川从灾难走向重生,从悲壮走向豪迈,一个“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北川已拔地而起。“法治促稳定,稳定促发展”,灾后社会秩序的维护,救灾款物的发放有序开展,巨额重建资金合法使用、遇难学生家属、遇难民兵家属、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老县城居民安置、安昌镇竹林寺下街遗留问题等妥善处理。2011年,北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80元,比2006年增长85%;工业年产值达15.55亿元;接待中外游客达14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亿元。近年来,该县先后获得省、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县”、“平安先进县”等30余项殊荣。

行走在羌乡大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俨然形成,“和谐北川、平安北川”已经得到充分显现。

新闻推荐

农村面貌一天一个样——安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综述

近年来,安县按照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产村相融、整体推进,以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全面、全域规划现代农业产业,新村建设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地域...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