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吴璟安县秀水镇群益村的农家书屋终于在近

四川日报 2012-09-17 17:52 大字

□本报记者 吴璟

9月11日,安县秀水镇群益村的农家书屋终于在近期建成开放,5个崭新书柜,1500册新书,让村办公室主任李庆红兴奋不已。自此,全县234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

但安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何全华却愁容不止:“农家书屋,缺人,缺经费,管理难啊!”

硬件好为何运转难?

按照全省农家书屋建设总体规划,今年底将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记者却发现,农家书屋呈现出了尴尬的态势:硬件设施越是完备,书屋运转起越是难上加难。

安县花荄镇联丰村的农家书屋,是当地最早建成的书屋之一。书屋位于联丰村太平文化活动中心,近50平方米的房间内,整齐摆放着10个新书架,法律、农业技术、卫生等8个大类,近三千册书刊整齐排列。屋内一角,还有2台新电脑,供村民们上网检索资料。由于夏天天气闷热,村委会还特意为前来读书的村民准备了风扇、凉水消暑。

这样的书屋,即便放在绵阳市区,硬件设施都可谓数一数二,但如何有效运转,却成了村上的一个难题。身兼村治保主任、出纳、团委书记等数职的彭林,被安排负责书屋的日常管理,“根本忙不过来”,经常需要村委会值班人员代管。

此外,书屋还缺少运转经费。“硬件设施建设越完备,管理成本越高,光水电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还想购买新书籍,就更没得钱了。”彭林说。

产业发展较好的联丰村,还能对农家书屋进行一定补贴。但在较为贫困的山区乡镇,为了节省运转开支,农家书屋往往处于“闭关”状态。

今年,安县开始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方法,拟给每个农家书屋每年2000元的管理经费,用于书籍更新以及书屋的日常维护。

口碑好为何人气差?

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夸,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安县乐兴镇青龙村,养殖户刘道义是村上农家书屋的常客。自2009年农家书屋建成之后,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借一本跟养鱼相关的书。刘道义识字不多,看不懂的地方,就用铅笔标注,再向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请教。几年下来,刘道义都成了村上有名的养鱼专家。对自己“学有所成”,刘道义很满意。

但像刘道义一样热心阅读的人并不多。青龙村会计、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徐兵粗算了一下,平时来借阅的以闲居老人、在校小学生和到村委会开会的干部为主,“平均下来,每天到书屋看书、借书的不足5人。”为了让农家书屋产生最大效益,村里还将农家书屋与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结合,每月给村民们进行2-3次技术培训,但这并没有让书屋聚集起更多的“人气”。

问及原因,徐兵坦言,由于村里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村里“空巢”现象较严重,剩下的老人和孩子文化水平有限,农家书屋对他们的吸引力也相对有限;此外,书屋内书籍更新速度慢,也是农家书屋“遇冷”的原因之一。农家书屋的书籍主要靠统一配送。但每年配送的次数和数量均有限。

为了丰富书屋书籍,徐兵想出了一个 “土”办法。“我经常到城里的书市去‘淘宝\’,一些地摊上摆的书和杂志很便宜,1-2块钱一本,我觉得适合娃娃们读,就买回来摆在书架上。”

新闻推荐

绵阳开启生态旅游之旅

本报讯(记者吴璟)同“花仙子”一起畅游花海、听快板、看民间文艺……众多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3月22日,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在安县花城果乡拉开帷幕。据悉,此次绵阳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将一直持续...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