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揣着岗位下乡来 田埂边上选工作

绵阳日报 2012-05-15 11:11 大字

农忙务农,农闲打工,这是安县3万多“两栖”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再过二十来天,就将进入农闲期,一大批“两栖”农民,需在这个时段,提前找到农闲期的工作。

14日早上8时刚过,安县人社局局长陈小平就与工作人员一起,揣着最新整理出来的务工信息,来到了地处深丘地带的黄土镇草溪村1组。村民唐代金一家正在田里插秧,一眼看到陈小平,连忙爬上田坎打招呼。

为了提前摸清“两栖”农民在农闲期的务工需求,从上个月开始,安县人社局就组织工作组,走乡入户,蹲点调研。陈小平在调研中得知唐代金打算农闲时在附近找一份短工做,一来好照管地里的农活,二来也好多一条致富门路,于是便将他的就业愿望登记在册。

“你上次提到想在家门口附近打工,我们今天带了些工作岗位信息来,你看一下合适不合适?”陈小平与唐代金一起坐到了辣椒地的田埂上,从包里取出几张企业用工信息表递给了唐代金。

印刷工、包装工、建筑工、小区门卫、清洁工……适合短期务工的岗位有20多个,老唐认真地斟酌了起来。

“沸泉酒厂包装工,月工资1800元,你看行不?”“我没啥文化、又缺少技术,做得了不?”唐代金说。

“包装工是手头活儿,上岗前我们还要组织对你进行岗前培训,我看你完全干得好!”陈小平不断地给他打气。

据介绍,安县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用工需求量急剧增加。每年初,县里都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大篷车”等大型就业招聘活动,搭建企业与群众的用工就业平台。“集中的就业招聘活动时间、空间有限,部分群众还是被挡在了务工的门槛之外。”陈小平说,群众的务工需求种类多,长期的、短期的,有劳动密集型的,有知识技术型的……不区别对待,很难一蹴而就。

对此,安县人社局针对群众务工需求,对全县各乡镇村组群众进行挨户排查。同时,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用工信息,与群众用工需求有效对接。

离开唐代金,陈小平又按照调查摸底表提供的信息,来到邻近的西桥村6组向远清家里。

向远清今年46岁,年轻时曾在镇上的农机站搞过维修。根据老向对机械零部件比较熟悉的特点,陈小平“量体裁衣”,为他推荐了一个在汽车配件厂打工的岗位,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朝下一目标走去。“今天计划要给28位农民推荐合适的岗位!”走在乡间小路上,陈小平对记者说,有些岗位看似介绍成功了,可用工信息随时可能有变化,群众需要也有可能在变化,还需要及时跟踪了解,两头“搭桥”成功率才大。

为了掌握群众的务工动态,人社局还专门建立了送岗位下乡人员信息表,采取电话跟踪和上门服务等方式,确保送岗位“下乡”的成功率。今年以来,安县已有8000多名农民通过送岗位“下乡”实现了就业。 (本报记者钟述强)

新闻推荐

成了婚姻的绊脚石

讲述:梦洁(35岁销售经理)整理:本报记者彭雪我和老公结婚四年了,其实说实话,我们感情并不差。婚前,我们一起奋斗购买了这套130平方米的大房。房子有了,车子有了,我的年龄也到了32岁,在亲朋好友...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