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领头雁” 做好“排头兵” 张国君

眉山日报 2021-11-01 05:19 大字

张国君察看蔬菜长势。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侨 文/图

深秋的薄雾笼罩着乡村的清晨,蜿蜒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长势良好的菜地里村民正在忙碌,近日,走进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我希望一步一步,将家乡真正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让家乡群众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该村33岁的党总支书记张国君信心满怀地说道。

强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我这几个月在蔬菜基地里帮忙,挣了六千多元,自己的农活也没耽误,感觉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67岁的村民何子群口中的蔬菜基地正是哨楼村的无筋豆种植基地。

2020年8月,张国君和村干部一起外出考察时,发现无筋豆这一周期短、效益高的产业,回到村上后,立马引进业主,尝试种植无筋豆。

“无筋豆一年可以种两季,单季亩产能达到1500至2500公斤,每公斤市价平均能达到6元,种得好每亩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张国君说,无筋豆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精细管理和采摘,每亩常年用工量在15人左右,村上目前发展了200亩无筋豆产业,带动了附近不少村民务工增收。

2013年,张国君大学毕业后成了方家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回到自己的老家,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2020年,哨楼村和菊湾村合并为新的哨楼村,张国君被选举为村党总支书记。

“一直以来,蔬菜产业都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如何推陈出新、持续造血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张国君说,不断学习,才有收获。为此,他常常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反复考察对比,希望“他山之石”可以在哨楼村“立足”。目前,哨楼村共有600余亩蔬菜产业,其中有200亩是新试点的无筋豆产业,已经显现出成效。

下一步,该村还将对原有的3000亩花椒产业进行品种改良,并在花椒的苗木培育、栽种技术、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统一标准,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咨询服务,力争对整个产业进行提档升级。

谋幸福 全面发力描绘家园

“以前我们卖花椒,路不通,大车开不进来,全靠人工运出去。”哨楼村7组村民辜波高兴地说,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运输难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只需要专注提升花椒品质。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才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近年来,按照乡村振兴“缺啥补啥”的原则,哨楼村不仅完成了村主干道路沿线农房风貌改造200户和道路黑化升级3.1公里,还完成了方曲河生态整治项目,极大改善了小河流域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水平,改善了沿线农业种植条件。

“方曲河原来就是一条臭水沟,到处都是生活垃圾。”4组村民江树元告诉记者,“自从河流治理后,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散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水源条件改善后,2020年年底村上就引来了6名业主流转土地,规模发展蔬菜种植。”张国君说,只有打牢发展基础,发展前途才会更加敞亮。

打好“事业牌”,还要打好“乡愁牌”。为了让家乡更有凝聚力,哨楼村正在筹备修建村史纪念馆,希望通过挖掘整理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记录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留住乡愁、传承文化。

目前,张国君和村干部一起,还在积极收集物件,有时候为了一件物品,往往要来回跑四五趟,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只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早日建好村史纪念馆。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张国君相信,在产业、基础、文化、治理等方面百花齐放的哨楼村,明天一定会更好。

新闻推荐

柑橘卖得欢 果农笑开颜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侨)眼下正是柑橘陆续成熟上市的季节,在仁寿县富加镇大山村,漫山遍野都是成熟的柑橘。连日来,全国...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