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看春耕(下) 多管齐下保障忙

眉山日报 2021-03-18 06:28 大字

工人们将一张张“稻谷长卷”铺到田里。(资料图片)刘欣根据灌区管理处指示操作仪表盘调整干渠水流量。农业执法人员检查农资市场。电力工人入户检修保障春耕春灌用电。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雷尧 钟烨 文/图

机械代替人力忙

先进技术 省时省力增产量

3月15日,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两主体、四中心”之一——东坡区太和镇金光村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在运行,经过装底土、压实浇水、洒种、覆土后,一盘盘育秧盘新鲜出炉,被叉车批量运输到田边,再经100多米长的机械传动带输送到提前翻好的秧母田中。几名工人分别占据一个输送端口,将育秧盘整齐排列成行,再盖好保湿控温薄膜,等待秧苗冒头。

“我们在眉山岷江现代农业园区流转了3000亩土地,集中进行土地整理和土质调整,全部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宜机作业、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常年从事水稻种植,曾获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他的座右铭是:让想种田的人能种田,让会种田的人能赚钱。这样充足的信心来源,是合作社不断更新换代的农机农技。

去年,合作社在仁寿县建设的智能化育秧中心落成投用,上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配备了喷淋设备、智能传感器、通风装置、加温灯等,能自动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并按照秧苗生长周期施打肥料、农药。今年春耕育秧盘已全部入棚,培育完毕后能供应当地近万亩稻田栽种。

“等秧苗栽下去后,我们的无人机就有用武之地了。”李相德所说的无人机是合作社近两年先后添置的25台植保无人机,能通过预先编程自动播洒农药,一个点位3000亩田,无人机一天半就能完成洒药作业,效率高且对水稻发育影响甚微。

而在太和镇龙亭村,水稻种植大户王元威的水稻播种则是采用印刷播种技术。一袋袋谷种倒入印刷播种机的漏斗内后,机器就像打印报纸一样,把一粒粒稻种整齐排列播种在10余米长的可降解纸上,工人们再将一张张“稻谷长卷”铺到田里,再洒上薄土掩埋,秧苗就种下了。

“这种技术极大地节约了用种量,播种精度高、速度快,一台机器24小时能育300亩稻田所需秧苗,同时还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王元威向记者展示了农机仓库里的设备,仅播种设备就有好几种,印刷播种机是他去年才添置的“新宠”。“我种了18年水稻,一直保持着对新技术、新农机的好奇心,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着。”王元威说道。

今年1月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示范推广,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教学、现场答疑等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培训、指导62295人次,推广新品种62个、新技术33项,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100%。

春耕用水调度忙

坚守在岗 送去春耕“及时雨”

“现在是3月16日上午10时,目前南部水深2.24米,流量为16.58个。”日前,在仁寿县黑龙滩灌区东南总干渠分水闸,工作人员刘欣正在拨打电话向灌区管理处报告水位情况。一天定时六次测量水位与渠道即时流量,早中晚三次检查闸区机械电路状态,分别详细记录到工作台账,这是他和轮班同事雷打不动的工作状态。

3月8日,黑龙滩水库正式开闸,满足地表Ⅰ类水质标准的黑龙滩水沿着条条沟渠向整个灌区蔓延,流经大片肥沃的农田,成为沿途春耕作业持续不断的“及时雨”。而从开闸前大半个月起,灌区就有150余名像刘欣一样的一线工作人员奔波在路上,查看渠道状况、检修闸口设备。从正式开闸,到5月底大春生产收尾期间,他们将驻扎在渠道沿线,每天徒步巡渠,24小时为春耕供水站岗。

“1月中旬我们就拿出了今年的灌区春灌工作计划,下发到灌区各街道乡镇,2月又实地走访查看了灌区各处的农田墒情,根据气象、水利部门数据对计划进行了相应调整。”灌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灌区与市县水利部门积极配合,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开闸前库区储水量达到2.68亿m3,整个灌区储水量达3.3亿m3,在量化考核、合理利用的情况下,能充分满足灌区93.84万亩农田春灌用水。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为实现今年全市芒种前148.3万亩水稻满栽满插的目标任务,该局从蓄水、来水、调水、输水四个方面入手,全力以赴保灌保栽。

截至2月底,全市水利工程总蓄水量达到5.3亿m3,比去年同期增长0.15亿m3;向东风渠积极争取最大17个流量输水,补齐全市生产生活用水缺口;在确保生活用水前提下,按照“分级负责、先远后近、先难后易、均衡受水”的原则,以黑龙滩、通济堰等大中型灌区为重点,科学制定用水计划,确保实现满栽满插;此外,还把春灌用水工作会开到基层,精心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输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能。

金融支持服务忙

注资赋能 涉农主体增活力

3月17日,在东坡区太和镇四维村,土地流转业主李永平的93亩农田里,一台旋耕机正在翻松土地。一个月前,这片农田刚收获了一批春萝卜,产量近300吨。“接下来我们将种植一季水稻,等收获后再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应季蔬菜。”

李永平的公司主要业务是蔬菜种植和销售,在眉山及周边市场建有稳定的销售配送群体。此前,他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丰富种植品种,但资金流转存在困难。正在他犯难的时候,经区主管部门推荐,四川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眉山分公司替他担保,从银行贷来了200万元,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为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眉山市各级政府与农担公司探索建立了政银担合作模式。这一模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原则,由市县政府安排财政资金建立农业产业发展融资担保风险保障金,农担公司对市县政府认可和推荐、符合约定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为农业经营主体增信用、为合作金融机构分风险。同时引导金融机构采取降低信贷准入门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方式,加大对区域内涉农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助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自2020年成立来,省农担眉山分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职能,引导各类涉农政策资源有效聚集,撬动金融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解决涉农经营主体尤其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题,激发其内生动力,助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粮食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截至今年2月底,已累计为2029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82573.8万元,户均40.7万元。

部门合力保障忙

及早谋划 精准发力当后盾

电力工人巡查检修农村电路、执法人员强化监管严查农资市场、气象人员做好低温气候与旱情预判……眉山市各有关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及早谋划、精准发力,将保障农业生产要素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多亏了你们贴心上门服务,不然我们村1500多亩葡萄今年产量肯定受影响。”3月15日,在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葡萄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张静对正在开展农网用电检查的国网眉山市彭山供电公司观音供电所工作人员说。

春节前,张静为了更好地灌溉葡萄,购置了一台浇灌电机接入果园滴灌系统,但由于故障造成台区总开关漏电保护器重复跳闸,导致全村无法正常用电。在接到报修电话后,供电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逐个排查故障原因,最终锁定了故障并现场维修完毕。

与往年一样,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全力推进供电服务到田间、进大棚。在全市53个供电所提前安排部署了春耕有关供电工作,对农村供电线路,特别是排灌线路开展了拉网式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线路和沿线生产设备用电隐患,同时为用电业主开展春耕生产安全用电指导,深入春耕一线服务生产。

农资经销商证照是否齐全、进销货台账是否完整,销售的种子是否经过审定……2月上旬,在仁寿县禾加镇一家农资经营门市内,该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对农资销售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这是该县为保障农民购买放心农资、踏实投入春耕生产而开展的农资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对全县23个市场、147家农资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这样的专项行动,在眉山市各县区均能看到。从严检查的同时,各级农业执法人员还向农资经营业主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业主把好进货关,并发放宣传资料,公布投诉渠道,引导科学合理置备农资。此外,还积极做好农资市场供应保障,采购储备农资,目前储备种子250余万公斤,化肥20余万吨、农药800余吨,可充分满足春耕所需。

“虽然当前全市主要灌区沿线墒情较好,但存在春季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重于常年的可能性。”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把为各部门组织春耕生产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作为开年四项重点工作之首。接下来,将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协作,完善灾害预警监测体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科学应对干旱、低温寒潮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护航全市春耕。

新闻推荐

仁寿:“春雷行动”维护市场秩序

本报讯(刘沁梅简倩特约通讯员潘建勇)“您好,我们是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请您提供相关证照和台账资料……”3月9日,仁寿县市...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