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业 为水奉献 奋力绘出仁寿水利新画卷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1-28 06:43 大字

仁寿城市湿地公园普宁湖畔。

仁寿县文林水厂一瞥。

成绩报盘

◎目前,全县规模供水工程覆盖行政村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 率 分 别 达99% 、97.6% 、92%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0 年球溪河水质从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改善为Ⅲ类,越溪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

◎近年来,完成1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44 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抓住“智慧城市”契机,在河湖保护、水库运行、防洪减灾、水质监测、供水调度等方面打造“智慧水利”

□夏林茂 王铁霖

清 澈 见 底 的 河水,蜿蜒曲折的绿道,固若金汤的防洪堤,纵横分布的供水管网……一项项水利工程的实施,展现出仁寿水优境美、人水和谐、生态宜居、乡村持续振兴的新景象。

近年来,仁寿县深化水利改革创新,聚焦水生态治理、水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智慧水利,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环境治理、水旱灾害防御等体系,为全县群众提供了安全、健康、生态的“水”保障,为加快建设全国经济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点燃了“水”引擎。

以全域安全饮水为抓手 打造民生水利

仁寿县是典型的丘陵大县,县境内无大江大河,年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1/4,属重度缺水地区,且1/3 的土地面积位于海拔较高的二峨山区和荣威山脉,大量农户自备水源常常是“望天井”,季节性缺水现象突出,水量、水质无保障。

为实现“让农村群众和城区群众一样喝上安全水”的目标,该县依托黑龙滩水库优质水资源,坚持将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实施,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融资+群众自筹”多元筹资渠道,破解投入难题,2010年以来共整合各类资金25亿元,分三期推进“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进村入户”工程及全域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成水厂6个、供水主干管600余公里、进村供水管网2900余公里、入户管网2万余公里,日供水能力达33.5万吨,已有130万城乡居民喝上黑龙滩的安全水、优质水。全县规模供水工程覆盖行政村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9%、97.6%、92%,贫困 人 口 自 来 水 普 及 率 达97.3%,实现了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水质、水量、保障率”不达标的突出问题。

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 打造生态水利

从穿城而过的金马河到秀丽俊美的黑龙滩,从一波碧水的清水河到奔流不息的球溪河,如今的陵州大地,处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2017 年以来,仁寿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涵盖全县33条河流、3座水库(渠系);编制完成了36条(座)县级河(库)的“四张清单”“一河一图一表”和“一河一策”,并制作完成分河流的水系图和全县水系总图。建立了常态化巡河巡查机制、项目推进例会等制度,实现县级河长、乡镇级河长和村(社区)级河段长常态化巡河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三年来,仁寿县坚持不懈,狠抓截污控源、生态修复,举全县之力治理水环境。一是投资23.1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站)91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2.5万吨/天。二是投资2.5亿元,完成农村散户污水治理14万户,57%的行政村(社区)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三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全县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 4.1%、12%。四是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关闭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715户,完成种养结合165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五是实施水产养殖尾水管控行动,收回98座集体所有水库的承包经营权,取缔肥水养鱼4.8万亩;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申报制度,分时段、分区域错峰排放,减轻尾水对水质的影响。六是实施生态修复行动。全县种植水生植物1万平方米,建设配套生态湿地384亩,有效吸附总磷等污染物。种植生态涵养林 4100 余亩,绿化河道268公里,有效拦截了地表污染物。七是实施流域生态补水行动,2018年以来,每年向球溪河流域补水 2000 多万方,有效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八是实施断面生态补偿行动。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流域治理考核,“双月考核、单月通报”,兑现奖惩工作经费。

如今,仁寿县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0 年球溪河水质从地表水劣Ⅴ类 水 质 改 善 为 Ⅲ 类 ,越 溪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 ,县 内 其 余 河 流 水 质 普遍提升。

以水旱灾害防御为抓手 打造平安水利

近年来,仁寿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坚持思维底线,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未雨绸缪,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方案预案到位、监督管理到位、保障措施到位。

强力推进江河堤防加固和水库除险等防洪工程建设,提升重大水利设施防洪能力,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2016年以来,完成了1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44 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文宫镇龙水河、龙正鲫江河、大化镇红碑河等中小河流进行了防洪治理,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提升了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打造智慧水利

仁寿县水利局抓住县上统一打造“智慧城市”的契机,在河湖保护、水库运行、防洪减灾、水质监测、供水调度等方面全力打造“智慧水利”。通过搭建平台、建立系统、安装设备等信息化建设,使河湖“清四乱”、防汛减灾、农村饮水安全等多项工作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强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建设。与气象、水文、交通、住建、通信等部门深度合作,共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数据,建设雨量站27个、水位站36个、视频监控站23个,无线预警广播114套,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1套,乡镇级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32套。通过智能化手段,对球溪河等全县5条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和89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采集信息全覆盖。二是建成全域安全饮水调度中心和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每天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质合格率100%,并通过流量压力水质监测、视频监控、安全供水基础信息库等系统,实施在线监测,确保农村用户的水压、水量、水质有保障。三是加强河长制智慧建设,实现App巡河全覆盖,实时记录河长的巡河路线、时间、各河流动态等,对发现的问题实时采集、上传、处理,有利于问题的高效解决。

仁寿县水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水为业、为水奉献,竭力守护一江清水,竭力补齐防洪短板,竭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竭力保障农村供水,生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生动诠释了仁寿水利工作迈入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成效、新气象。在打造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智慧水利的新征程上,仁寿正奋力绘出新画卷。

仁寿县水利局供图

新闻推荐

“硬骨头”御史何郯 敢于谏言留名青史

贾登荣/文在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有这样一幕:御史何郯因为母亲年迈无人照顾,请求回乡任职,宋仁宗赵祯答应了他的要求。何...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