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状元 天子门生赵逵
赵逵塑像。
洗墨池。
状元街景。
□黄勇
在资中县城北边重龙山风景区下面,有一条著名的状元街。资中历史上曾出了南宋赵逵和清末骆成骧两个文状元,很多人认为这条街是为纪念骆成骧而得名的。其实,早在骆成骧出生前,这个街名就存在了,它是因赵逵而得名的。
赵逵(1117 年-1157年),字庄叔,号栖云,《宋史·赵逵传》中记载:“其先秦人,八世祖处荣徙蜀,家于资州。”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赵逵考中状元,因性情刚正不阿,被权臣秦桧打压。赵逵不畏权贵,宋高宗称他为“天子门生”;因工诗善文,宋高宗赞他的文章气魄恢宏极似苏轼,把他叫做“小东坡”。可惜天妒英才,赵逵41岁时就去世了,他在家乡留下的诸多遗迹至今尚存。
壹 考中状元,不附权贵
赵逵家境贫寒,自幼聪明伶俐,喜吹洞箫。他领悟力超强,读书一目十行,速度很快。他喜欢搜集古书,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统治者治国的经验教训,与当时的名流人士谈论国事,遇到问题常盘根问底。
绍兴二十年(1150年),赵逵考中举人。第二年,赵逵在廷试中,对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有着独到见解,对君臣、父子之情有着深刻论述,被宋高宗钦点为进士第一名,即俗称的状元。
时任宰相秦桧本想让自己的心腹当状元,没想到被赵逵“抢”了,很不高兴,让赵逵任左承事郎,到剑南东川做负责军事文书方面的工作。两年后,宋高宗突然问秦桧,赵逵去哪儿了?秦桧如实回答,宋高宗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宋高宗又问赵逵在哪里,秦桧明其意,不得不把赵逵调入京城,出任校书郎。赵逵单车匹马进京,征税官搜查赵逵的行李,发现里面全是书籍,只有几两做盘缠的银子。
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是,地方官员进京,须去拜见宰相并献厚礼。赵逵进京后,没去拜见秦桧。秦桧很不爽,但看到宋高宗器重赵逵,就想笼络赵逵。秦桧劝赵逵把家人接到京城来,如缺少盘缠,可资助100两黄金。赵逵不为所动,断然拒绝。秦桧大怒,欲将赵逵排挤出京城,但还没来得及下手就死了。
秦桧死后,宋高宗立即升赵逵为著作佐郎兼代理礼部员外郎。一天,宋高宗接见赵逵说:“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逵啊,你知道吗?你从始至终都是我提拔的。自从你考中状元后,被人打压,我很长时间都没看到你。秦桧经常向我举荐能人,从来没提起过你。由此可知,你不攀附权贵、阿谀奉承,真是我的得意门生啊!
后世耳熟能详的“天子门生”,就从此处而来。
贰 得到重用,举荐贤能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赵逵升任著作郎,不久被任命为起居郎。赵逵入宫答谢,宋高宗说:“秦桧生前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不愿归附顺从他的只有你。”赵逵谦虚地说:“我不能效仿古人抗拒驳斥权贵奸佞,仅仅是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而已。”
不久,赵逵兼任给事中,又升任中书舍人。考中进士后第六年就担任京官加知制诰官衔,负责起草制、诰、诏、令、敕书等文书,赵逵创下了南宋建立后从未有过的官员升迁速度。
对此,宋高宗向群臣解释说:“赵逵正直淳朴,可以委以重任。从四川来的士人中,我还从未见过有超过他的。之所以几次给他加官,是为了回报他不趋炎附势、依附权贵的品格。”
回京任职后,赵逵与礼部长官一起主管科举考试。赵逵公正地考核品评,革除历年考试的弊端,著名文人王十朋、阎安中等在他的“尽公考阅”下考中进士,出仕为官。
秦桧把持朝政期间,蜀中士人受到极大压制,许多人怀才不遇。秦桧死后,宋高宗诏令推荐贤能志士,赵逵推荐了杜莘老、唐文若、孙道夫等四川名士,又推荐了冯方、刘仪凤、李石、郯次云等蜀人。
宰相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等不服,认为赵逵是蜀人,推荐的又是同乡,私心太重了。宋高宗为赵逵解释说,四川离京城道路遥远,蜀人中许多才华横溢、有经世治国之志的学者,如果没人推荐,我们就没有办法发现他们。过去那些蜀中有才识的人大多与世隔绝,朝廷几乎一个也不能得到并任用,那是非常可惜的。宋高宗多次称赞赵逵不附庸权贵,赞扬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文章朴实,气魄恢宏,极似苏东坡,故称他为“小东坡”。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赵逵身染重疾,宋高宗派御医为其治病,可惜病情太重,已经无法救治了。41岁的赵逵逝世后,宋高宗不断流泪叹息。
叁 故乡资中,遗迹众多
资中县城状元街曾有赵逵的诸多遗迹,如状元祠、栖云楼、状元亭、状元井、状元桥、洗墨池、状元故里坊等。
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家乡父老为纪念赵逵,在赵逵生前生活学习的地方修建了状元祠、栖云楼、状元亭、状元井等。其中的状元井位于今资中三中校内,系一八角井,水质清澈,终年不竭。
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资州知州赵遵律在毁后重建的状元祠题写了《重修宋中书舍人赵庄祠碑记》,在重修的状元祠祠额上大书“天子门生”,大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纯而后肆,读制策万言,重文艺尤先器识;正以祛邪,听长笛三弄,为苍生即动鬼神。”
道光二年(1822年),知州沈廷桂又在资州衙门外立了一道牌坊,对联是:“盘石大名垂,千秋勋业虞忠肃;珠江清望峻,一代文章赵状头。”赵状头,即赵逵;盘石,即资中前身盘石县;珠江,古代沱江在资中境内的称谓。虞忠肃,即南宋抗金名相、今仁寿县人虞允文,谥号“忠肃”。雍正五年(1727年),仁寿县改属资州,直到1913年废止。所以,这副对联中将虞允文纳入并与赵逵相提并论,是没问题的。
道光九年(1829年),知州张海澜为纪念赵逵,将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资中文庙,由州城大东街迁建到状元街赵逵居游过的洗墨池处。如今,资中文庙外仍有洗墨池,文庙乡贤祠内供奉有“宋状元中书舍人赵逵之位”。
道光十七年(1837年),知州舒翼重教兴学,将状元祠扩建为栖云书院,以栖云楼而命名。光绪九年(1883年),知州高培谷将其改名为艺风书院,改革文风,购买经、史、子、集1.82万余卷,聘请蜀中名儒宋育仁、廖平、杨锐、吴之英、范溶、蒲莹、吕冀文等来书院主讲,使得州县学子云集,“文风甲川南”。清朝唯一的川籍状元、资中人骆成骧,便曾在栖云书院求学,深得高培谷器重。
此后,书院先后更名为资州师范学堂、四川省第二联立师范学校、川南资中师范学校,现为资中三中,校内状元井尚存,其它遗迹已改建或消失。
出资中状元街半里有一个叫书岩的地方,和重龙山永庆寺来鹤亭、距县城东20公里的楼云寺(当地人称黑山寺)一起,相传都是赵逵的读书处。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演练现场。本报讯(记者郭侨文/图)为扎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事故,连日来仁寿各乡镇积极开展森林火...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