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从小弱散转向规模化集团化

眉山日报 2019-12-12 06:26 大字

标准化养殖场推进生产方式从影响环境向环境友好转变。工作人员给进出生猪养殖场的车辆消毒。12月10日,仁寿县德康公司慈航祖代种猪场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限位栏。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本报记者 郭侨 摄通内斯集团在欧洲修建的工厂。(眉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全市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如火如荼。

———全市生猪产业稳产保供转型升级调查(下)

编者按

疫情的出现,必然出现优胜劣汰。作为传统养殖大市,眉山市生猪生产形势面临困境。要实现长远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只有加快建立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生产方式从影响环境向环境友好转变,推动养殖体系从小弱散向规模化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给质量,减少价格不合理波动。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工作思路,今年以来,眉山市瞄准世界一流,引进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德通内斯——德康(眉山)高端肉制品屠宰加工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年屠宰、加工生猪600万头。此外,眉山市新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32个,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市2019年新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效新增生猪产能80万头以上。

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眉山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正在不断探索中。

2018年6月,眉山市人民政府与德康集团签约,将在眉山市合作建设2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1600个生猪养殖单元,目前,眉山市正在建设中的德康生猪养殖单元有584个。

今年9月20日,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暨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签约仪式上,中德通内斯——德康(眉山)高端肉制品屠宰加工项目落户眉山市,这标志着西南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王丽 文/图

生产方式从影响环境向环境友好转变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波动成为热点话题,有些人指责,环保禁养导致了肉价上涨。

原因真如这些人的猜测?根据《畜牧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等人口集中区,禁止建设省级政府确定规模养殖标准以上的养殖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旦规模化养殖场发生污染物泄漏,将导致严重的污染后果。

“禁养区是必要的。”业内人士分析,不能肉价一上涨就放松环保要求,过几年又因环境生态污染再次整治,这样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无助于养猪业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环境保护。

那么,眉山市生猪养殖场该如何转型应对环保挑战?

12月5日,东坡区思蒙镇新堰村,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生猪标准化智能养殖小区里,先进的环控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以及新购进的空气过滤转运车,让人耳目一新。

该养殖小区占地166亩,建设生猪养殖生产线4条,圈舍面积2.8万平方米,常年存栏生猪2.8万头,年出栏优质生猪6.4万头。与传统的养猪场不同,该养殖小区实行大栋小单元全进全出方式生产,采用雨污分流、饮污分离以及高床漏缝生产工艺,并配套全自动料线、节水设施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以及智能生产监控系统。

“通俗点说,就是养殖小区让猪住上和我们一样的房子,随时保持干净卫生,让猪每天都过得舒舒服服。”项目负责人高明建介绍,养殖粪污采用“养殖业+沼气工程+种植业”和“异位发酵床”互相补充的方式进行处理。公司与周边农户签订了5500亩的粪污使用消纳协议,免费为种植基地铺设管网上万米,切实解决种植基地淡季旺季施肥不均衡的问题,实现粪污100%的资源化利用。

今年以来,眉山市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如火如荼,这些正在建设中的养殖场有着一个共同点:流转了大面积的土地与其形成依托。“我们的原则是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学文说,现在新建、复产的养殖场都要在网上备案,实现零排放。“只有彻底解决环保问题,群众发展生猪养殖才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眉山市新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32个,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市2019年新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效新增生猪产能80万头以上。

养殖体系从小弱散向规模化转变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中小散户及家庭养殖场因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小;大型养殖企业尽管产能受损,但因具有雄厚的资金、充足的土地储备、人才齐聚等优势,自我修复能力更强,可以进行产能扩张和复制。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当前多个大型养殖企业对扩大生猪生产表现出了较强的积极性,但因“用地难”,难以实现生猪规模化养殖;一些小弱散户有着养殖愿望,却面临资金缺乏、技术无保障的问题。

如何实现双赢?只有将养殖户的土地劳动力优势和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相结合。

“企业+农户”代养寄养模式应运而生。

“现在养猪和以前不一样了,对环保和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和德康集团签订代养协议后建设的家庭农场,有统一的技术指导,不但能合理规避风险,还通过循环养殖,对猪粪进行充分利用,减少投入,增加收入。”12月9日,仁寿县满井镇石碑村,正在蔬菜园里忙碌的村民许小峰说,他的生猪养殖场已粗具雏形。

许小峰的养殖场占地约四亩半,共有两个养殖单元,计划每个单元养殖50头左右母猪,年出栏量约1200头。“以后我的养殖场就和这150多亩的蔬菜地种养结合。现在养殖生猪利润可观,等养殖场投产后,我相信前景可期。”许小峰说。

据悉,眉山市人民政府与德康集团签约,将在眉山市合作建设2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1600个生猪养殖单元。像许小峰家这样的生猪养殖单元,目前全市共有584个正在紧张建设中。

“企业+农户”代养寄养模式,让东坡区养殖户伍兴全同样感受到标准化规模养殖带来的好处。

伍兴全的代养场原是开放式猪舍,面积1000平方米,改造成封闭式猪舍,需要花费77100元。在改造提升中,企业承担了风机、水帘(含防蚊网)、料塔、料线、洗消间等费用45100元,伍兴全只承担猪舍屋顶封闭、墙面封闭、圈舍整改、围栏整改、用电整改等费用32000元。

“将传统的开放式猪舍改造成封闭式猪舍,企业承担60%左右的改造费用,代养户只承担40%左右,有效提高了代养户的积极性。猪舍改造后,疫病防控能力得到提升,养殖效益将明显增加。”苏学文说。

积极整合规模化养殖全链条

转型升级,不止在“养”。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眉山市积极查找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短板,加快模式创新、机制转变,将养殖与加工连接起来,积极整合规模化养殖全链条,进一步推动生猪行业转型升级。

瞄准世界一流,招大引强。

中德通内斯——德康(眉山)高端肉制品屠宰加工项目正式签约落户眉山市,标志着西南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德国通内斯集团和四川德康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120亿元,将采用全球领先的生产技术,建设代表欧盟标准的生猪屠宰、分割、加工、包装和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可年屠宰、加工生猪600万头。这是通内斯集团在欧洲之外投建的第一个工厂。未来,在眉山市,将诞生四川首个按照国际标准养殖、欧洲标准加工的猪肉产品,从养殖到加工将实现与国际的全面接轨。

通内斯集团能给眉山市企业带来什么?

“通过更精细化地屠宰,将猪肉分成更精细的种类,进而更好地储藏、保存,让肉品保鲜保质时间更长,这是我们技术的优势。”通内斯集团CEO安德烈斯·鲁夫说,“我们要把鲜肉技术引进来,更好地帮助当地的生产企业和农户。”

借助通内斯的全球销售网络,未来,更多眉山猪肉有望进入高端市场,四川乃至全国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安全、更高品质和可追溯的猪肉食品。

新闻推荐

化“危”:“组合拳”换来猪肉价格回落 全市生猪产业稳产保供转型升级调查(上)

昨(10)日,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养猪合作社,社员正在管理母猪。特约通讯员潘建勇本报记者郭侨摄眉山牧源公司思蒙种养循环示范...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