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 大学生返乡创业 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眉山日报 2019-12-19 06:59 大字

近年来,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仁寿县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进行创业培训、发放创业补助、提供创业场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吸引了一批批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本报记者 郭侨

搭上电商创业“顺风车”

“农村电商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可能,它能够改变老百姓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收入模式,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2月17日,谈起农村电商的发展,32岁的叶司东如是说。

出生于仁寿县富加镇东风村的叶司东,2007年高考填志愿时,他背着家里人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他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和理念,毕业后利用所学带动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2014年农村电商刚刚兴起,一次偶然的机遇,叶司东了解到浙江遂昌的农村电商模式,从那时开始他就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资源,它可以改变原有农村的资源分配。为此,他先后到浙江遂昌、仁寿赶场小站、京东农村电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学习和工作。

2017年6月,觉得时机成熟的叶司东便回到家乡仁寿创业,接手仁寿特产体验中心O2O体验店。体验店加上他一共4个人,没有产品、没有团队、没有店铺,他把运营、美工、客服、产品经理一肩挑。他白天下乡采购水果,下午帮忙打包发货,晚上做店铺的运营和调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慢慢找到了农产品电商的销售技巧和业务方向。通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团队有20余人,日均发货量超过5000件,高峰时日均订单量约15000件。

叶司东的电商团队以销售当地的生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其中40%的产品来自困难群众,2019年的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预计2020年的销售额将达到800万元。同时,他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培训和创业孵化指导,累计在全县30多个村开展电商扶贫培训,培训困难群众超过800人。

“现在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都很到位,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叶司东感慨道。

“新农民”拼搏出新天地

“养生态猪,做良心食品,是值得一生去做的事,这不只是我们这一代的事情,也是下一代,下下代的事情。”这是刘芯的父亲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刘芯是仁寿县文宫镇油村村振兴主任,也是一名90后“女猪倌”。2013年,她放弃了幼师工作回到家乡养殖生态猪。

刘芯的父母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从事生猪养殖已有二十几年。期间,她见证了父亲的N次跌倒和N+1次站起来,也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体验过通宵睡猪圈,等待猪宝宝顺利出生那一刻的幸福感;也体验过猪肉销路好,数钱数到手软的满足感;还体验过行情不好、猪瘟来袭,手忙脚乱的崩溃感。而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组织上百桌年猪免费品尝会时,猪肉收获大家一致好评时的自豪感。”刘芯介绍说,刚接手猪场不久就遇到周边猪场出现疫情,猪价暴跌,短短三个月就亏损了30多万元。面对惨败,她静下心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越挫越勇的性格让她进一步立志扎根乡村。

摸爬滚打中,刘芯慢慢找准了创业的秘诀——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始终坚持喂养方式不变、生猪品质不变,从而在仁寿生猪鲜销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刘芯牵头成立的合作社里,她始终坚持以“姓农、务农、为农”为宗旨,手把手帮助周围农户搞新型养殖,发动合作社成员探索创新,她因此也成为当地养猪事业的“领路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创业过程中,无论是政策解读,还是优惠项目,我们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许多帮助与支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刘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吸纳8名困难群众在自己的养殖场务工,为9名困难群众定制了代养、寄养、代销服务,逢年过节为孤寡老人送去关怀,与文宫镇五建村、油村村开展“村企结对”,义务在农民夜校开展生猪养殖培训……

如今,刘芯的养猪合作社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建有生猪标准化养殖场6000余平方米、腌腊食品加工区及办公区1900余平方米,种植柑橘200亩,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截至目前,合作社在全县猪肉鲜销市场设立了4家直销店,并注册了“童菋香”品牌商标。现在的刘芯,还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新闻推荐

兰州新十景题咏

□褚晓铁桥踏波一桥开要津,铁骨讶河神。白塔影相应,雄关韵可匀。衔烟牵柳岸,翩鹭悦佳宾。孰见百年好,超然不绝尘。黄河母亲锦...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