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守墓人

眉山日报 2019-11-30 07:18 大字

宋扬

仁寿县有个虞丞乡,埋葬着南宋一代名臣虞允文。我慕名拜谒,不经意还认识了虞允文陵墓守墓人。

虞允文系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公元1161年,面对来势汹汹的17万金兵,一介书生虞允文在一干武将准备弃城而逃的时候,挽狂澜于既倒,领导1.8万军队取得“采石矶大战”的胜利,为南宋偏安江南,赢得了最后的生机。

深秋的一天下午,我驱车从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前往20公里外的虞丞墓。从一块写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路石那里拐进去,虞丞墓就到了。墓地空空,无任何游人。一民宅与坟墓毗邻,大门敞开,里面有锅碗瓢盆的声音传来。两条拴在门口的小犬对我视若无睹。

远远地就看见虞允文的巨型石像高高耸立在陵墓前的小广场上。我疾步走到石像正面。虞公峨冠博带,书生气派,却昂首挺胸,手按佩剑,仿佛正在采石矶的江边挥斥方遒,决胜千里。何其从容,何等威风!石像下方,镌刻着毛主席的题词——“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石像的背后,就是虞丞墓了。圆形坟墓直径在十五米开外。墓上青松苍绿,还长出一些不知名的树木。石像之前,是一块清光绪年间由仁寿知县何肇祥重立的墓碑。墓碑的一侧,有一块无字碑。虞公的功绩和人格是完全有资格大书特书一番的。宋代诗人姚勉在《送杨帅参之任》中曾用“欲知允文宰相业,只观采石江头捷”赞美虞公的武功。其实,就文治而言,虞允文不单有“采石矶大捷”的首功,更是扬善不隐恶。他既给朝廷推荐了杨万里、朱熹等贤良之才,又力荐皇帝对无才无德之人不可重用。无字碑应该是弥留之际的虞允文对安葬自己的特别要求,是虞公留给世人的谦逊丰碑。

时候已经不早了,我在虞丞石像前鞠躬。离开时,我这才注意起与虞丞墓紧挨的这户人家来。谁会把新楼房修在荒僻的山腰,而且远离村庄远离人群单门独户?

我不由得走上前去。一问,门口那位正在剥黄豆的五十多岁的大姐给了我答案——她的老公是虞丞墓的守墓人。再问,一些细节慢慢清晰起来。

事实上,虞允文是今仁寿县藕塘镇人。虞公去世后,因其功勋卓著,当朝皇帝将这块墓地赐给了他。虞丞墓所在的这个乡后来更名为虞丞乡。这户人家姓宋,南宋皇帝特意找了宋姓人家来守卫曾经守卫过南宋江山的虞允文墓。这是对一代功臣最大的褒奖。祖祖辈辈延续至今,到他们这一辈,已经是第十几代守墓人。

正交谈间,一位头戴鸭舌帽,精神矍铄的老人推着轮椅从乡村公路的那头过来了。轮椅里歪坐着一位老妇人,被厚厚的羽绒服和被褥裹了个严严实实。轮椅停在门口,老年男子接过话头。在健谈的老人口中,我得知他正是守墓人的父亲。原来,他是上一代的守墓人,从父亲手里接过守墓的班。这一守,就是几十年。后来,他老了,他的儿子接班成了最新一代守墓人。

我提出想参观他们的客厅,老人欣然同意。客厅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市、县、乡各级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虞氏后人赠送的感恩锦旗。其中一面锦旗上写着“护陵百载只为一诺,感恩万重永志铭心”。我好奇地问他“一诺”之事。他说,他的老祖宗在皇帝面前发了誓——“宋氏不绝,守墓不止”。

暮色中,我与老人挥手告别。“宋氏不绝,守墓不止”的庄严承诺,已经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新闻推荐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法院公告 (2019)川1421破2号

2019年10月10日,四川省仁寿县人民法院作出(2019)川1421破申2号裁定书,裁定受理四川建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的申请,并...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