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开放发展示范市的支撑系列报道之三 不拘一格纳英才 眉山市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英才与培育本土人才纪实

眉山日报 2019-11-27 07:30 大字

本报记者 马诗雨

8月30日,眉山市举行首批天府眉山高端人才项目颁证仪式,对入选的1个高端创新团队项目、1个高端创业人才项目、2个高端创新人才项目进行现场颁奖;

11月1日,中共四川天府新区眉山工作委员会、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公布一则面向全国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的公告,公开选调共44个岗位,61个名额;

11月5日,市政府决定命名甘俊林等55名同志为首批眉州本土菁才。

系列举措的推进落实是眉山市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及培育本土人才的缩影。近年来,为进一步营造聚才、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眉山市充分尊重人才特点和市场规律,探索建立起了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努力实现广开进贤路、广招四方才。

出台政策打好“组合拳”引育人才

去年底,首批150名“眉州名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班开班,培育对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学段、学科;今年9月,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国著名农业高等学府南京农业大学举办第二批“眉州田园名星”示范培训,50名培育对象参训结业……

去年5月以来,眉山市以“眉州本土菁才培育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眉州名匠、名医、名师、名厨、文艺名家、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科技人才等8个培育计划。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发出240万元资助经费,通过“定标准、选对象、强培育、评名家、重使用”五步法,优选出480名本土优才进行深度培育,打造眉山高素质本土产业人才大军。

同时,自去年底以来,全市大力实施优才工程,围绕“本土育、高端引、精准用、事业留”,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眉山优才工程”实施方案》,配套出台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专项编制、项目资助等八方面政策文件,基本构建起了眉山人才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用人才“活水”增添发展动力。

按眉山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的定位,去年初,眉山市部署了四个方面16个重点项目计划,其中包括赴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八大本土菁才、青年人才储备、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重要内容。

去年8月,眉山市拿出68个岗位面向全国引进人才;9月,借力海科会海外创新人才眉山行活动,聘请了3名海外引才顾问;10月以来,又陆续前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引才,按计划将引进444名硕博毕业生和急需紧缺专业本科生。

不仅如此,近年来,通过组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眉山市不断推动着各领域发展。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建是东坡区引进的专家型人才。在刘建的带领下,企业S-诱抗素研发团队成功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团队自主研发的S-诱抗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以美丽宜居城市环境留住人才

午后,市民们漫步在清幽的长廊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曼妙时光……位于东坡岛上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二期)于去年初开园,与2014年开放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一期连成一片,是眉山城市的“生态绿心”“城市会客厅”。

而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正是眉山市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环境的工程之一。近年来,眉山市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0000余亩,建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樱花博览园、田锡水景公园、齐乐公园等多个大型公园,全市各类公园增加至138个。

“来到眉山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湖多、树多、公园多,空气太清新了。”近日,从宜宾考入眉山市的公务员刘洋告诉记者,眉山的优美人居环境坚定了他留下来的信心。

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眉山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优化营商环境、做强人才服务或许能够有效地吸引人才,但只有坚持高品质环境的打造,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才能真正长久地留住人才。

近年来,眉山市充分利用市域山、水、城、田、林有机结合的自然禀赋,深入实施“千湖之城、绿海明珠、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构建“三山三水、百园百廊、千湖千村”的城市秀美生态空间。“眉山建设公园城市具备深厚的生态底蕴。”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三大工程,为眉山建设公园城市交织出了一幅山水交融、翰墨飘香的美丽画卷。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为了留住人才,眉山市正不断加强城市的软硬件建设,让来眉就业的各层次人才减少后顾之忧,让他们看到美丽眉山的可持续性、可依赖性,有了“来了不想走”的念头,进而留住城市的未来。

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近年来,眉山市一方面抓住机遇,把引进高校作为城市引智的重要举措,引进了像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工商学院、中国武警警官学院等一批高校入驻。另一方面,不断开展校地企合作,与香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大学签署《眉山市-四川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座城市拥有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和亲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与活力。近年来,眉山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已先后与香港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签约合作,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眉山市拓展高校“朋友圈”的步伐也有目共睹,各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引进高校的跟踪服务工作,引进高校的工程建设也在按计划推进。目前,全市已培育各类高校12所,高校总数居全省前三,在眉高校师生规模达8万余人,这为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支持。

为助推眉山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建设,2017年年底,眉山市出台了《眉山市“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内涵发展高等教育被摆放在了重要位置。

近年来,眉山市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扩大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同时,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本科和高职高专综合改革,以适应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为进一步夯实“中国川厨之乡”建设基础,2017年,眉山市组建成立了“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学院”和“东坡烹饪学院”,为“味在眉山”千亿产业,集聚食品行业高端人才。同样,为了打造技能型人才,眉山市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今年9月,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信利订单班”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成为眉山市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巢已筑,凤凰临。眉山市正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的“引、留、用”,让人才回归犹如活泉,让眉山发展绽放魅力。

>>>更多内容见今日03版

新闻推荐

全民篮球引爆群众健身热潮 眉山市首届群众篮球赛侧记

球员们激烈拼抢。运球突破。本报记者殷勇张忠苹文/图“加油、跑位,从底线突进去,瞅准机会再上篮。”“注意回防,千万要盯防...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