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助农增收 农副产品搭上“网络快车”

眉山日报 2019-11-11 03:45 大字

在仁寿县新店乡东桥村,果农将刚采收回来的柑橘装箱,准备网销甘肃。(资料图片)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本报记者 郭侨

挑选出颜色好看、形状饱满的红薯,5斤一盒装箱打包,11月6日,在仁寿县电子商务基地,来自促进乡连新村的村民朱丽英手脚麻利地忙碌着,她每个小时能打包150公斤红薯。

因为体弱多病,朱丽英没法外出务工,通过介绍,她来到仁寿县电子商务基地上班,从事电商平台销售仁寿特产农副产品的打包工作。

正在打包的红薯是不久前电子商务基地从珠嘉镇棚村村收购来的,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棚村村不少农户种植的红薯今年出现滞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难题,电子商务基地直接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先期收购了1万公斤红薯,在电商平台销售。

像这样的帮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8月,黑龙滩镇大坝社区4组村民熊昌舟种植的蜜橘滞销,考虑到他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电子商务基地便组织爱心电商企业前去与其达成协议,熊昌舟负责柑橘的品质,爱心企业每天到果园采摘柑橘到实体店和网上销售,所得金额全部归熊昌舟所有,这一举措既帮困难群众解决了滞销的难题,又让消费者吃到了新鲜、美味、绿色的柑橘,实现了从基地到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吴涛是电子商务基地内一家电商平台采购组的工作人员,从今年爱媛开花以来,他就开始深入农户和果园“选点”。“我们要先了解哪些村民的农产品需要在网上销售,可以率先摸排种植和品质情况。”吴涛说,提前和村民下订单,给他们吃下“定心丸”,让他们安心种植。

“我家的爱媛年产3000公斤,每次都害怕卖不完。”虞丞乡反封村1组村民曾树英高兴地说,自从电商企业和她结对帮扶后,她信心大增,只管种出好果子,销售不用愁了。

借助电商扶贫的东风,景贤乡同意村5组村民周建华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在电子商务基地里的四川田夫农业科技双创孵化园参加了免费电商专业培训后,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擅长使用微信朋友圈销售爱媛、柚子、红薯等仁寿本土产品的电商销售“小能手”。通过这种电商销售模式,周建华积累了“第一桶金”,如今,他在场镇开起了一家水果经营实体店,每月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

围绕电商扶贫,近年来,仁寿县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电商+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贫困村、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特色产品。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采摘旅游相融合的模式,通过线下举办文艺表演、采摘观光等活动吸引人气,线上借助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清见、枇杷等网销活动。清见从最初的收购均价几毛钱一斤,到后期的均价3元钱一斤;枇杷走高质量网销路线,今年开展了以“品大美仁寿 尝醉美枇杷”为主题的枇杷节,枇杷均价提升2元以上,网销优质枇杷达15万公斤,销售额达400万元。

今年1-10月,该县实现网络零销额20.1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共计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15.2%;培训电商人才1043人次,培训贫困人口321人次。

新闻推荐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摘要) 2019年10月30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2019年监督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于9月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全...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