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楼房后花园”
如今的农村早已变了模样,小洋房掩映在绿树中,门前的汽车停放得整整齐齐,蜿蜒的村道修到了家门口,人们幸福生活的画卷就在眉山这片土地上展开。图为航拍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新村。张俊英和老伴一起看书。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居民正在为庭院的花圃浇水。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光阴飞逝,谱写华章。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转一响”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渐走向富强、民主、文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从拥有一辆自行车就能让邻居羡慕的往日时光,到汽车已经全面普及的现在,斗转星移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如今,有房有车几乎是每个小康家庭的标配。
在仁寿县水利社区村民聚居点上,一栋栋具有川西风格的“小洋房”有序排开,雅致的木质走廊从一处池塘上跨过,小桥流水,微风习习,树叶泛黄,秋意渐浓。趁着天气还不太冷,每天午后,和往常一样,76岁的张俊英和老伴童学文都会拿着杂志去凉亭里看书。“子女都在外地,我们年纪大了,回到家乡生活感觉更加舒适。”张俊英说,在成都虽然有房,但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更适合年轻人拼搏奋斗,她更喜欢闲来可听花落花开的悠闲“慢生活”。
张俊英和童学文结婚已经50多年了,50年的爱情婚旅,见证的是斑斓的世界,50年的春水悠悠,织就的是五彩的生活。银发如雪,两两相携,他们都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岁月。那些风雨相随的时光里,相知相爱的点滴,柴米油盐的琐碎,如今剩下的都是幸福甜蜜的回忆。
“我们那时候没有谈恋爱,没有婚礼,结婚后就一起努力奋斗。”张俊英回忆,那时候的愿望就是以后能每顿都吃上肉,根本想象不到能过上现在的日子。至今她都还记得,当时买的第一辆自行车,铃铛“叮铃叮铃”,每次听到那个声音,就知道家人已经回来了。空闲时候,会耗费很多精力去擦拭自行车,直到它闪烁出锃亮的光泽。如今,自行车早已没使用,家里子女都有了小轿车,自己也住上了两层楼的“小洋房”,晚年生活怡然自得。
张俊英说,10多年前,童学文身体状况就不好,几乎不能正常走路。自从回到水利社区后,童学文的身体反而一天天好转,甚至有时候还能跳跳广场舞。“我们的家就像花园一样,每天生活在花园里,心情怎么能不好呢?”
目前,水利社区正在规划种植三角梅。因为三角梅花期长,易栽种,造型美观,大家都期待着过一两年,水利社区就能变成路边有花、房前有花、屋后有花的“花园社区”。
和张俊英住在“花园社区”不同,对于不少生活在眉山城区的市民来说,高楼大厦限制了绿地的面积。但随着东坡区提出“建生态城、文化城、活力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为城区生态建设点赞,纷纷感叹仿佛生活在公园之城里。
“我喜欢带着耳机在东坡湿地公园里面跑步,特别是夏天的夜晚凉风拂面,让人有种回到年轻时的感觉。”居住在东坡区湖滨路的市民梁德元今年49岁了,听歌和跑步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爱好了。梁德元以前在外地工作,买过一个收音机,那时候不仅喜欢听蒋大为、李谷一、邓丽君等歌星的歌,也喜欢听评书,后来,听歌的“装备”变化了,从CD到随声听,从有线耳机到蓝牙耳机,但喜欢的歌曲却没有变,依然陪着他见证着生活的变化。
现在,因为年纪大了,早已不再外出工作,梁德元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家乡的发展,他有时候会用手机拍下各种公园的照片,发给外地的朋友,邀请他们前来眉山旅游。对他来说,城市的公园让生活的幸福指数高了不少。
轻舟已过万重山,新时代的浪潮已扑面而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向前迈出的一小步,生活模样的改变也是沧海桑田的历史中的一个小插曲,我们期望,晴朗蓝天下,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曾经外省供给三大市(京、津、沪)的猪肉中,50%以上都来自四川,但是现...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