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产品无止境 小产品实现大作为 创新驱动促发展 攻坚克难书华章

眉山日报 2022-03-16 10:01 大字

▲张钦正在查看产品。▲徐开辉(右)查看生产线。▲宋茂强在实验室操作设备。▲在实验室忙碌的张其圣。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涌入眉山,也带来了大批“高精尖”人才。他们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对于眉山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蔚,则事业兴。这些新时代专业技术型人才植根于眉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工作岗位和生产一线,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用执着的钻研、精湛的技艺与乐于奉献的精神,推动协同创新,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激活了眉山产业创新的“一池春水”,为眉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研发产品无止境 小产品实现大作为

张 钦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思源 文/图

3月9日,阳光明媚。走进眉山高新区眉山中车紧固件公司,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在一旁的实验室里,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张钦正在MTS高频疲劳试验机前忙碌着。“我正在进行风电装备领域用紧固连接技术的实验研究。”张钦说。

今年31岁的张钦,是眉山中车紧固件公司技术研究组组长、资深设计师,主要带领公司技术研究组开展环槽铆钉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多个研究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铁道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AT世界建筑设计与技术北极星奖等奖项。“学技术、做技术,用技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便是张钦的追求与梦想。

产品研发之路,从不是坦途,而是遍布荆棘与挑战。作为技术研究组组长,张钦充满激情和动力,始终坚信他和他的团队只要努力向上,就可以迸发出更大的力量,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攻坚克难。

客户提出不锈钢材料镦锻时易拉伤、铆接时工具易粘料影响铆接寿命等难点,张钦便带领项目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不锈钢环槽铆钉产品研发工作;客户提出国内没有环槽铆钉技术上桥的先例,要开展相关性能验证试验,合格后才能上桥安装,张钦便带领项目团队分成3组,通过五天四夜通宵达旦的奋战,每组试验测量数据上万个,最终克服了难点,向客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客户提出实验室数据不能完全与现场施工工况一致,张钦便带领团队成员奔赴河北省秦皇岛市,顶着零下10度的海风,在冰冷的大型桥梁钢结构构件上,6天完成了上千次的模拟试验,最终证明野外施工试验数据与实验室数据一致。提起秦皇岛那次高强度的试验,张钦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也不觉得辛苦,唯一的感觉就是当时挺冷的。”

产品研发没有尽头。为了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张钦带领团队完成了桥梁钢结构领域专用的大规格、高强度、系列化环槽铆钉的研发工作,并首次将环槽铆钉连接技术应用到钢结构领域,创造了该领域的多个第一,促进了钢结构领域的连接技术进步。

2021年,张钦带领团队成功将环槽铆钉连接技术应用到风电装备领域,“当前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政策,我们肯定要积极响应。”张钦表示,“今年已申请了《拉铆连接技术在风电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车集团重点项目,我们力争将环槽铆钉连接技术在风电领域进行大面积推广,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创新技术添动能 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徐开辉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思源 文/图

3月10日一大早,徐开辉已在位于眉山经开区新区的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车间内,例行检查药品的生产情况和质量。“我们技术部的人员要经常查看生产线,实时掌握生产情况,方便及时优化、提质增效。”徐开辉说。

徐开辉是公司副总经理,也是公司技术部的负责人。在四川国为落户眉山后,徐开辉便从成都来到眉山组建技术部,将公司研发部门的研发成果产业化。“研发部门将药品研发出来申请获批后,就需要我们技术部做生产转化,以便车间能实现生产。”徐开辉介绍。

2020年6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的塞来昔布胶囊获批上市。在得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将开标,徐开辉带领技术人员对照该药品的工艺特点,加班加点地优化生产线,提高药品生产质量。同年8月,该药品成功进入国家集中采购名单。

随着订单量的增多,生产线的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当时公司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产品生产线的产能不够,急需优化;另一个是面对新药的生产,很多员工对生产流程不熟。”徐开辉回忆道,“生产线产能不足,那就优化生产线;员工工艺不熟练,技术人员就对每个员工进行培训。”

在徐开辉看来,攻坚克难是技术人员最大的尽责,踏实、沉稳、锲而不舍,才能走出一路精彩。一边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线进行再次优化,一边对员工进行培训,徐开辉忙得连轴转,吃饭和休息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车间。一番努力下,公司按时给客户交出了高质量的药品。

企业要发展,在增加产能的同时,还要在不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徐开辉带领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改进药品生产技术。“我们进入国家集中采购名单的3种药品,在去年完成了技术改进。”徐开辉介绍,“2021年,公司共生产成品药1.2亿粒/片,销售额在2亿多元,技术改进后,生产成本降低了1000多万元。”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生产力的开拓者。徐开辉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技术部门建设,加大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工匠精神苦钻研 促进行业更新换代

宋茂强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文/图

“机械行业的设备和技术都不断更新换代,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持续学习进步。”3月10日,在四川丹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丹甫)生产车间,正对设备进行巡检的质检部质量工程师宋茂强说。

宋茂强自小对机械着迷,上大学时选择了与机械相关的专业。2009年毕业后,怀揣着对机械行业的一腔热爱,宋茂强从老家乐山来到青神县专营机械生产的四川丹甫工作。见习半年后,凭着优异的表现,宋茂强竞聘加入了公司环境试验设备工厂设计所,参加冰柜冰箱设计开发工作。

凭借不懈的学习和进步,工作13年来,宋茂强肩负质量检测、管理性能实验室等多重重任。作为一名党员,他做好表率,团结带领同事从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到培训、制度执行,层层落实,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他坚守生产一线,秉承“工匠精神”,刻苦钻研,勇攀技术高峰,反复拆装实验近1000回,将阀板泄漏率降低到5%以下,解决了公司主打产品压缩机长期异常泄漏问题;为延长压缩机使用周期,他反复研究、设计、调试,画的设计图纸装了整整三大箱,最终让压缩机故障下线率大幅降低;他和同事借鉴、引进云管理系统,将自动线生产效率提高了22.2%,实现每小时多生产压缩机100台,为公司每年节约生产周期成本达500万元。

在平凡的岗位上,宋茂强用踏实肯干、勤奋吃苦书写了一张张可喜的答卷:先后设计开发4款冷冻柜、5款展示柜、9款冷冻冷藏柜,为中央空调设计制冷、风管、水路系统等,由他主管的项目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个人也先后获得“眉山市劳动模范”、企业“丹甫优秀党员”“优秀技术精英”、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等荣誉。

面对荣誉,宋茂强表示,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对自己的提携帮助、团队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与共同拼搏。“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司、社会作出更多贡献。”他说。

研究泡菜十五载 科技创造“真金白银”

张其圣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文/图

眉山是“中国泡菜之乡”,泡菜是眉山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东坡泡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以“泡菜”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们。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泡菜研究院)负责人张其圣便是其中一员。

这些年,张其圣和团队致力于研究泡菜微生物菌种等,用科技手段还原老坛子味道,为眉山泡菜产业发展整合技术、研究方案,为整个泡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产品创新和技术支撑。

2007年,张其圣来到眉山从事泡菜研究,一干就是15年。他是泡菜的“守护人”,也是日复一日坚守的科研人员。每次新产品研发,历时数月,光产品发酵就要进行上百次实验,2小时一大检查、20分钟一小巡视、5分钟一微观察……看似简单的泡菜,实则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细心呵护”。

这些年,除了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线和成熟产品外,他所在的泡菜研究院还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探寻各种方法、途径。张其圣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先后承担、实施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家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申请专利151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制修订标准1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并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去年,他还被评为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科技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通过生产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张其圣介绍,这些年,他和团队针对泡菜产业手工作坊式生产、品质不稳定、难以产业化等问题,突破了双高菌剂制备瓶颈,率先系统解析了典型四川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态分布,发现“稳态发酵”现象并加以应用,为实现我国传统泡菜现代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渗香加工泡菜技术、直投式乳酸菌制备技术……泡菜研究院集中行业优秀专家学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泡菜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难题,成为东坡泡菜的“最强大脑”,帮助“一小碟”泡菜端上全国乃至全球人的餐桌。

“好奇心是做科研最原始的动力。”手拿正在研制的菌株、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张其圣表示,未来,他和团队将继续做好泡菜研发,争取再过5年,借力工业化做出标准、稳定的同质泡菜。

在“制造强市”大舞台上展现奋进力量

采访后记

□思源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些专业技术型人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都赋予了极高的热情和拼劲。他们不辞辛劳,刻苦钻研,致力于技术改进和创新,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助推企业更好地发展。

如今,在眉山“制造强市”的“大舞台”上,正活跃着一群像张钦、徐开辉、宋茂强、张其圣这样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攻坚克难,已经深深印在他们心中。他们爱钻研、勤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善于攻坚。正是他们的辛劳付出,让企业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前,眉山正在“制造强市”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有力支撑,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引进和培养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有关部门要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制度,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引导和推动更多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其成长成才空间,推动各行业劳动者向技术人才转型,为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新闻推荐

“复合种植”助增收 打响新春稳粮仗

人勤春来早,村民们在田间地头耕种。□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钟烨王莉文/图“仓廪实,天下安”,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

青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