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三线建设” 谱写无悔青春漫忆青神四〇八医院的红色往事

眉山日报 2021-05-07 06:19 大字

罗月彬邓泽斌侯建明职工文化生活。(资料图片)四〇八医院旧貌。(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罗月彬,今年74岁,2006年退休。原电子工业部第四〇八职工医院(简称“四〇八医院”)从事药剂采购工作,担任过药剂科副主任。

邓泽斌,今年74岁,52年党龄,2007年退休。原电子工业部第四〇八职工医院从事行政工作,担任过机关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 

侯建明,今年62岁,35年党龄,2019年退休,曾任原电子工业部第四〇八职工医院党办主任。

对很多人而言,“小三线”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那些“三线”建设者们来说,这个词,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半个世纪前,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从都市走向山村,一待就是数年甚至一生。岁月无情,曾经的少年虽已两鬓斑白,回想起当年的奋斗历程,却依旧记忆犹新。

4月25日,微风徐徐,晴空万里。侯建明带着我们来到位于青神的四〇八医院旧址。绿色植物已将整个医院覆盖得密不透风,但门诊部、住院部、办公大楼、药品制剂室、各类库房、消毒浆洗区、文体活动区仍然清晰可辨,小孩的啼哭声、医护人员忙前忙后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张莉 文/图

A 献身“三线” 历尽坎坷终不悔

很多年后,谈到当时在青神四〇八医院那段艰辛的奋斗时光,罗月彬下意识地将双手合十,两眼婆娑地望向远方,仿佛过去的岁月重回眼前。

原电子工业部第四〇八职工医院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青神八六七、四五〇一、八六三厂职工和家属以及附近群众看病难问题而配套建立的综合性医院。

“1976年,我有幸被四川省国防工办组织处选调到四〇八医院,开始了‘三线’耕耘的征程,在遵循‘一手抓基建,一手抓开诊’工作思路的前提下,为当地老百姓服务。”罗月彬说。

医院地处前不接村、后不达店的山坡上,院内有的地方还是高低不平的黄土堆、乱石坑,荆棘丛生。没有住的地方,建设者们就在山坡上用牛毛毡或谷草搭起窝棚,冬天尚可抵挡寒风,而夏天的闷热才最让人难受。最热的时候,加上蚊虫的不断叮咬,罗月彬在窝棚里彻夜难眠,其中的艰苦不言而喻。

“我当时负责全院医疗方面的计划采购,所需物品五花八门,大到X光机,小到棉签、针线,都要从四面八方去组织采购运回。”罗月彬说,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通讯设备也严重匮乏,在成都采购到的药品、器械,通常背上背、肩上扛,徒步几里路甚至十余里路,才能搬到装运车上。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为了达到单位的需求,罗月彬只好尽力和卖方沟通,建立情感,让卖方尽力调剂满足医院的需要。

有一次,罗月彬下班后,收到所购恒温恒湿机的提货通知单。为了让手术室能尽快用上,罗月彬找来一辆解放牌货车到火车站,向库房借来跳板和推车,自己用尽全力将300余公斤犹如文件柜大小的设备,连推带顶搬上了车,运回了医院。

B 守护健康 苦尽甘来为民安

来到四〇八医院的人,都是怀着一腔热血,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条件,投身于三线建设中。他们有的是刚结婚的夫妻,有的是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来到这里,就意味着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终生,留在“三线建设”上。

许多年来,投身“三线”的医护人员们,用爱心、精心、细心,为每一位患者维护健康、呵护生命,每天不停的奔走忙碌,为病员打针输液、送药,对群众嘘寒问暖、热情服务。空余时间,医护人员还会翻看书籍,查阅资料,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那时候,我们医院的医生技术、护士的服务态度、医疗水平等都是远近闻名的。在艰苦的年代里,许多医护人员还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四〇八医院获得了不少荣誉。”邓泽斌说。

1984年,四〇八医院开展的电子工业部科研项目“A群流脑多糖菌苗婴幼儿免疫程序”获得成功,并获得四川省卫生厅优秀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1987年11月19日,医院为一女性患者成功切除了十年之久的一个21.66公斤重的大肿瘤,患者康复出院。1994年1月,医院成功为一双目失明的五保户患者手术取出了上千粒尿道结石,解除了他长达47年的痛苦……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四〇八医院为国家的“三线建设”,为“三厂一院”职工和家属的健康,为眉山、青神、仁寿等地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当时从事行政工作的邓泽斌都一一记录在册。

C 院地情深 不忘来路向前行

1981年初,当得知当时的西龙乡新建的一家纸厂因为差一台锅炉无法正常开工时,四〇八医院7位领导一致同意,将一台刚到院还未拆封的锅炉(到货两台,已经安装一台)转给纸厂,解决了当地企业的燃眉之急。很快,锅炉就位,西龙纸厂原浆纸生产出来,销往省内外。

1986年9月,青神中学开学后的第二天晚上,四〇八医院职工子弟罗跃平见同寝室的一名同学病重卧床、烦躁呻吟后,立即将同学背到背上,一鼓作气将其背出学校、穿街过巷,进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让同学及时得到救治。

1998年初,四〇八医院带上当时先进的医疗设备——X光机,选派精干的医护人员和影像师组建成一支医疗队,来到青神县东门的青城乡医院,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治和医护人员培训工作。

“几经波折,通过省卫生厅多次沟通协调,员工们集资购买,才引进了这台先进设备。我们开设了许多培训课程,为青神培养了一批影像专业人员和合格医护人员。”罗月彬说。

……

他们的付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三厂一院”的职工不会忘记。

新闻推荐

永不落幕的“四五〇一厂” 新时期孕育发展新动能

(上接01版)1988年3月开始,国营四五〇一厂分两阶段去西德拆迁二手生产线设备,并自己组织安装。此轮引进的压缩机生产线,最终投...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