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农事忙 走进一线看春耕(上)
抓住晴好天气备耕忙。铺设秧盘。为秧床盖上薄膜。整平田面。宋宗奇(右二)指导小麦种植户兑药水。大型农机助力春耕备耕。余文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时下,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全市各农业园区、各地农村,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抢抓农业生产的繁忙场景。广大农民忙着犁地平田、选种育秧;农技员们则奔走在下乡路上,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关部门纷纷发力,保障农资及农业水电供应源源不断。
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捕捉广袤田野里的人勤春早景象。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雷尧 钟烨 文/图
种粮大户田间忙
人勤春早 提前育秧抢农时
连日阴雨后,3月12日,青神县迎来了晴好天气。西龙镇鹰台村种粮大户、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青神分社的负责人程伟头天就看好了天气预报,通知了员工这天早上8点在田边碰头,开始今年的育秧作业。
提前十多天犁地泡水,程伟今年规划的12亩秧母田现已形成了一畦干湿适宜的黄泥浆。扎紧裤脚,换上筒靴,一行人下了田,立刻就按照提前商量好的分工干起了手头的农活。有的两人一组推着刮板整平田面,有的在平好的田面上摆放塑料秧盘,不一会儿,几行整齐的秧盘就在田里铺展开来。
“我们农村老话说‘秧好一半谷’,种水稻,育好秧苗是关键,一点都马虎不得。”程伟说,收完上一季作物后,合作社便对秧母田土壤样本进行了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在犁田同时施加相应的复合肥料与益生菌进行土壤改良,确保田土处于最适宜秧苗生长的状态。
往年育秧在春分过后,今年提前了十来天,程伟说,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基地改革了种植模式,换种了“晶两优”系列的两种早稻,另一方面是因为担心遇到倒春寒影响秧苗成长。“今天把秧盘全部摆完,明天往秧盘里覆进泥浆作为苗床,后天就要抓紧时间全部播种完毕,然后就要晾田等秧苗长到两叶一心的阶段,再喷洒除草剂、施氮肥,之后就要一直保持半干旱状态……”2016年就开始种稻的程伟有了不少心得,如今谈起育秧技术滔滔不绝。
“小拱棚集中育秧、稻种直接播种等种植技术我们都尝试过,直接播种法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是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这样省工省力,水稻生长周期更短,但管护成本非常高。”从去年起,程伟开始采用泥浆露天育秧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育苗成本较低、基本无病虫害等优点。仅靠12亩秧母田,培育出的秧苗就能充足供应他流转的1200亩稻田。
令程伟感慨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近年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让粮食规模化种植成本不断降低。“实现省工省力,其实就是变相增加了种田效益。”程伟算着一笔经济账,笑着说。
记者从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保障全县14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春耕备耕工作,该县统筹了400余台大型农机支援农民抢抓农时,同时调度筹备了肥料2000余吨、水稻玉米种子50余吨、农药近30吨,保障农资供应充足,为全县春耕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技专家下乡忙
除虫防病 俯首甘为“农保姆”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陆续进入频发期,若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让农技员们忙个不停。
3月11日早上8时许,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的大院里已十分热闹。“农保姆”们早早到岗,为打赢这场春季作物病虫害防控战做足准备。农技人员宋宗奇一边将宣传资料装进口袋,一边对同事说:“走哇,跟我一起去下乡,去看看田里的情况。”
“你这是育秧土吗?今年准备育好多?秧床弄好没有?”走到珠嘉镇花园社区种粮大户廖路平的院坝里,宋宗奇直奔主题。“宋专家,这些土我年前就弄好了,种子、化肥、薄膜等也全部拉回来了,这几天正在平整秧床,你看看呐。”廖路平说。
廖路平是仁寿县越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种粮大户,待田间800多亩小麦丰收后,他便紧接着插秧。
“对的!你这个育秧土打得很细,这样更利于种子发芽,我去看看你的秧床……”三步并着两步,两人下了田坎,来到了一排排秧床前。“每床的深度要达到20厘米,床与床的间距要保持30厘米,床面一定要平整,出的秧苗才整齐均匀。”宋宗奇说。
随后,宋宗奇挽起裤腿走进麦田,检查起田里的病虫害情况。“这块田里有零星的发病情况需要关注,那块田地有发病中心,得赶紧打药……”廖路平站在一旁认真听,不时提问,宋宗奇都一一耐心答疑解惑。
谈话间,宋宗奇的电话响起,是大化镇龙门社区王志伦打来的。“宋专家,听说你今天下乡来了,想麻烦你来指导一下我这边小麦打药。”
20分钟后,宋宗奇又赶到了王志伦的麦田。
宋宗奇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当地农民对他非常熟悉。听闻他来了,村民们都围了过来。“那我们就简单地开个培训会。这瓶是‘吡虫啉’,一瓶是50亩田的量;这瓶是‘百菌清’,一瓶是4亩田的量;混合在一起加清水使用,小麦最怕的就是蚜虫、锈病、赤霉病,一定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宋宗奇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危害特点,以及具体防治措施、注意事项,帮助在场群众了解作物病情、掌握防治技术。
“多亏了宋专家经常下乡指导,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年的产量有保障了。”王志伦说,“宋专家还推荐我们用无人机喷洒药物,这样既节约人力和时间,还会喷洒得更加均匀,能起到更好的防病效果。”
据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春耕的关键时期,该县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完善了“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仁寿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同时,成立了6个技术服务小组,在春季备耕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分片区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截至3月初,仁寿县共举办培训班10期次,培训人员1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万份。
特色园区一片忙
“稻药”轮作 提质增效助丰收
3月12日,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当地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投入农业生产。翻松田地、培育秧苗、收割草药、调配肥料……广袤的田间地头,处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园区内的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村民李文君正在农田里和3名工人一起为刚刚撒好的谷种覆盖塑料薄膜。“今天是进行播种育秧的第三天,秧苗育好后,先种到之前种泽泻的十多亩田里集中培育。”李文君说,这一过程会统一进行营养、光照和防虫管理,确保秧苗茁壮成长。
今年50岁的李文君从年轻时就一直扑在农业上,在汉安村的29亩农田里,他开展水稻和川芎、泽泻轮种。“有通济堰保障,我们这片从来没为灌溉用水操过心。”李文君说,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像种粮补贴之类的农业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由于去年下半年栽种时雨水太多,冬天霜冻严重,今年的十多亩川芎比往年约减产了40%,李文君并不担忧。“我们这里水土条件好,加上园区组织我们参加了种植技术改进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品质比往年更高,所以厂家的收购价开得很高,相比往年也没少太多收入。”
在距离李文君的育秧田1公里外,农民罗朝清正驾驶着一辆红色三轮,将几卷塑料薄膜运到田坎边。他请了10名工人播撒谷种和覆盖塑料薄膜。
罗朝清在园区内流转了300亩农田,等泽泻和川芎收割完毕后,其中70亩农田将用于制种,其余的200多亩农田用来栽种优质水稻。为节省人力物力,除一部分采取传统育秧的秧苗需要移栽外,其余的多数秧田都将在本月底采用生长周期更短的直播栽培方式进行播种。
今年是罗朝清大规模种植水稻的第三年。因出生在农村,对土地有割舍不下的情怀,再加上政府在惠农政策上的倾斜帮扶,罗朝清在农业种植这条路上走得信心十足。
据了解,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面积约20370亩,其中耕地面积15897.3亩,水稻(制种)及中药材生产面积13031亩。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经形成“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泽泻、川芎)+早春蔬菜”的种植模式,变传统的二季种植为三季,产量、经济效益明显,年亩产值上万元。2009年彭山区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县”,彭山泽泻被列入四川道地中药材志。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幸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佳)天刚蒙蒙亮,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的竹林基地里,刺啦啦的砍竹声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