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新时代的奋斗者

眉山日报 2020-11-25 07:00 大字

4名获得表彰的劳动者赴京参加大会。工作中的郭利红。梁飞检视焊接质量。陈岚(中)为学员做技术示范。工作中的罗桂英。

【编者按】

昨(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眉山市有4名劳动者获得表彰并赴京参加大会。

这4名劳动者分别是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郭利红、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岚和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主任、高级技师梁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主任医师罗桂英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五年评选表彰一次,代表着我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作为众多劳动者的优秀代表,他们在生产一线、建设前沿,辛勤工作、不断创新,用生动的实践,传承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本色,诠释创造伟大、劳动光荣的内涵。

向他们致敬!

郭利红 弘扬劳模精神 坚守科研一线

日前,记者来到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象赛瑞”)研发中心,见到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郭利红。

“目前我们正在做生物质综合利用相关项目的研发,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提取木糖和纸浆,这是团队最新的科研项目,也是近期及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郭利红介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今年44岁的郭利红,现任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科研一线,在这片领域辛勤工作、刻苦钻研、默默奋斗,带领团队取得丰硕成果。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褒奖。

1997年,郭利红进入金象赛瑞的一线岗位工作。凭着刻苦钻研、执着拼搏的精神,他在工作中逐渐崭露头角,从一名基层工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研发能手,从一名企业“新兵”磨练成能带领研发队伍的“排头兵”。

近年来,郭利红解决和攻克了多项三聚氰胺行业及其下游产品研发的技术难题,参与研发的三聚氰胺阻燃纤维产品已成功打入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实现全球三聚氰胺定长纤维“零”的突破,为三聚氰胺应用技术和产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在金象赛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北疆分公司的三聚氰胺项目工程建设中,郭利红带领团队克服沙尘暴及零下35℃等极端恶劣天气影响,连续奋战,取得了攻坚胜利,保证了整套生产系统一次性开车成功。为提升产品质量,他努力开展三聚氰胺各项技术的升级工作,对反应器、结晶器、尿洗塔等关键设备及其核心内件进行改造,使产品优等品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8%。

此外,郭利红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关键设备及其核心内部件。他发明专利“节能节资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及系统”分别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四川省优秀专利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获韩国、日本、美国、欧亚、欧盟专利授权,为金象赛瑞成为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线科研的工作虽然辛苦,但郭利红乐在其中。“科研工作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又有乐趣的工作,不断突破探索,虽然过程艰苦,但通过努力与付出收获的成果,却让我们充满荣誉感与成就感。”他说。

对于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郭利红十分坦然。“我取得的成绩不是个人的,而是我们团队还有那些常年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同志们,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而来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劳模的带头示范作用,为眉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杨熹 文/图

梁飞 专注焊接工艺 创新成就未来

11月20日,即将赴京参加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前一天,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主任、高级技师梁飞如往常一样,走进公司焊接厂区,与工人讨论交流、示范焊接技巧、检视焊接产品品质。

获得荣誉,梁飞坦言是悲喜交加,悲是至亲刚去世,喜的是荣誉加身,“希望用这份荣誉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梁飞出生于重庆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中建三局一名焊接工人。1993年,走出校门后他选择子承父业,也成了中建系统一名焊工。进厂第一天,梁飞的师傅给他看了一把烧坏的气割枪,告诉他焊工手要稳,方能胜任这份工作。不管风吹日晒还是寒冬腊月,梁飞都秉持教诲,用最热忱的态度对待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不断学习,梁飞迅速从“门外汉”变成专业能手,掌握了扎实的焊接功底和技巧。从此,他也走出低矮的小车间,开始穿梭于各大城市,参与国内多个城市地标建筑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锦城绿道等40余项大型工程的建设,都有他的身影。

工作中,他不断推陈出新。

2014年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成立,他作为骨干员工调入四川。针对CO2气体保护焊飞溅多、不好清理的难题,梁飞运用焊接理论与焊接工艺学原理,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摸索总结出“合理调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丝伸出长度和焊枪角度等焊接参数,配以灵活控制焊接手法”成套减少焊接飞溅的工艺工法,改善作业环境。

针对现代钢结构建筑中“急难异重”钢构件日益增多的课题,梁飞领衔成立“焊接突击队”,在国内多个大型项目中先后攻克了“小角度斜角异形钢柱”“多角度多牛腿汇交箱型柱”等钢结构制造难题,探索出“小电流分段对称焊接”“多节点焊接应力分析”“小车埋弧焊工艺在环焊缝中的应用”等多项提高焊接质量、降低焊接变形、控制厚板层状撕裂的焊接工艺工法。

除了对工作始终保持初心之外,他还充分发扬“传帮带”精神,依托“梁飞技能大师工作室”,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开展“蓝鹰计划”人才培养,不遗余力地传授焊接技艺。至今,梁飞为企业培养优秀焊接技能人才700余名,他带领的焊接班组荣获2019年“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作为一名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劳动模范,今后我会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专多能’的理念,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攻坚,毫不保留地向工人传授焊接技艺,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焊接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梁飞说。

□本报记者 孟飞

陈岚 传承竹编技艺 推动产业发展

陈岚,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总经理、青神县竹编协会副会长、眉山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青神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国际竹藤中心青神竹手工艺培训基地专家。

其父亲陈云华是远近闻名的竹编大师,一根看似不起眼的竹子,经过父亲的手,很快就能变成巧夺天工的竹编工艺品。陈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数年如一日,反复揣摩,终得精髓。

陈岚最大的愿望是继承和发扬青神竹编艺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团队一起合力攻关,不断推陈创新,用1厘米宽的薄篾层均匀地分出12、16、22缕等极细的竹丝,开发了一批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编精品。《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老北京》等成为青神竹编艺术的代表性作品。2006年,竹编巨著《清明上河图》被台商以106万元人民币收藏;2008年,攻克“彩色竹编”难题,填补了世界上竹编无彩色的空白。

用竹丝编织人物肖像也是陈岚的一大创新。陈岚经过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人物肖像编织法,培训一批骨干队伍,先后编织了1000多张人物肖像,包括《毛泽东》《咱们的总设计师》等。很多作品已被邓小平纪念馆、国际竹编艺术博物馆、蜀南竹海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陈岚先后带领团队创新推出1000多个竹编新产品,获得专利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际、国内金奖30多个。

致富不忘乡亲。从20世纪90年代起,陈岚便组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竹编培训班,为农村留守妇女、城镇下岗人员、待业人员和残疾人传授竹编技艺,引导他们居家灵活就业。

做实非遗传承。2014年,他协助当地教育部门编写乡土教材《竹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竹编工艺概论》,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使用,让竹编从娃娃抓起。2018年,陈岚与父亲陈云华、职教专家赵家骥等人合著课题《弘扬中华竹艺,发展乡村经济的社区职教改革路径》,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传播竹编文化。除培训本地群众外,他还先后培训过中非、加纳、厄瓜多尔等国外学员,西藏、贵州、广西、江西、福建、重庆等国内学员,累计10000多人次。经过反复实践,他探索出“基地+培训+农户+旅游”的独特模式,带动30000名竹产业从业人员走上致富之路,每年创造数亿元产值。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用灵巧的双手,“编”出了小楼,“编”出了轿车,“编”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竹编艺术,用爱心和细心,展现匠人胸怀。榜样的力量无穷,未来,陈岚表示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在这条道路上精耕细作,推动青神竹编文化和产业更好发展。

□本报记者 古良驹

罗桂英 奋战疾控战线 筑牢“安全防线”

“普通通道和发热通道是否分开了?隔离观察室设置好了吗?”11月17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现场,罗桂英十分忙碌,她不断检查现场防疫情况,和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今年50岁的罗桂英,现任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主任医师,1994年从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奋斗在疾控战线。她先后从事艾滋病防治、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传染病报告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工作。

在工作中,她勤学善思、业务能力突出,在传染病控制、论著发表、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防控相关政策一直在调整,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罗桂英说。

近年来,她参与研究的两项科研项目获眉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3篇分别获得眉山市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一、二、三等奖。她先后被聘为四川省艾滋病防治专家库专家、四川省GF-CBO-SSR项目办公室专家、眉山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2015年,罗桂英获得“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此外,她完成的“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研究等工作和中英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国-默沙东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为全市艾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

“我们经常把疾控工作比作是在河的上游筑堤坝,把上游的堤坝筑牢了,疾病防住了,下游就安全了。”罗桂英说。

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未雨绸缪,罗桂英在今年1月16日就指导全市疾控系统,做好应对疫情的检测试剂、耗材、应急防护用品、人才和技术等相关准备工作,并指导各区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病毒溯源、重点场所防控等。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段内,她连续60多天坚守工作岗位,连续42小时不眠不休……自眉山市首例患者确诊后,从报告审核、组织流调、密切接触者排查和管理、轨迹分析和溯源等工作,她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我们疾控人就越要有使命担当,越要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罗桂英说。26年来,罗桂英始终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将“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融入平凡的工作中。

昨(24)日,罗桂英被授予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作为疾控战线的优秀劳动者代表,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疾控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守卫健康的赞歌。

□本报记者 杨熹

(未署名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那山,那谷,那人 郭晓

那山叫狄青山,那谷称重耳谷,上山下谷,谷山相衬,位于子长市高台乡。那山,是巍峨的。高耸入云,屹立于黄土高原之巅,一览众山小,流云...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