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之母:北宋女杰程夫人(下)

华西都市报 2020-05-21 02:46 大字

三苏祠八娘伴母图。

古图中的程夫人。

□邵永义 文/图

苏轼有两篇“记”,是他成年后对母亲的回忆。

一是《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其文说: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乌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1

善待生灵 仁爱沁润

一天,苏轼与弟弟苏辙及邻居小朋友正在庭院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突然,家中那只老花猫捕着一只羽毛闪着绿绸缎子般光彩的漂亮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苏轼丢下小伙伴,赶忙追过去,一把从老花猫的利爪下夺过桐花凤。可是,已经晚了,那五色闪光的羽毛全染上了殷红的鲜血。小伙伴们围拢过来,吵着要捡干柴架火烧烤来吃。正在这时,程夫人来了,见儿子手中正捧着血淋淋的桐花凤,顿时生气地责问是怎么回事。当苏轼向母亲说明缘由后,程夫人舒了口气,当即利用这件事,教育苏轼说:“做人不能像动物那样,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要爱惜一切有生命之物。无辜杀生,他的行为与禽兽就没有两样了。”程夫人的话在苏轼年幼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对母亲说:“孩儿一定记住母亲的话。”

这件事确实极其深刻地影响了苏轼一生的为人行事。在他以后的仕途中所表现出来的仁爱、宽厚、勤政爱民的思想本质和一生提倡“仁政”的治国主张,与从小所受这方面的教育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若干年后的元祜四年(1089),苏轼已五十四岁,仍深刻地记着这件事,并由此引申为鸟雀的窝离人太远,雏鸟就会被蛇鼠等伤害,人如果不伤害鸟雀,鸟雀自然就接近人,是为了避免其他动物的伤害。由此看来,鸟雀不敢在离人近的地方筑窝,是因为它们认为人比蛇鼠之类的动物更可怕。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凶猛,确实如此啊!他为此又写了一首名为《异鹊》的诗(节录):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乌与鹊,巢觳可俯拿。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狠。

苏轼在诗中描写了自家庭院桐花开放时,美丽无比的么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宅屋主人和睦相处,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同时,从诗人升华的理性认识中,我们看到全诗皆在阐明当官应广施仁政的道理。

二是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一文中说:

先夫人僦居眉之纱毂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地。视之,深数尺,有一瓮,覆以乌木板。夫人命以土塞之。瓮中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而已。人以为有宿藏物,欲出也。夫人之侄之问(程夫人之舅侄程之问)闻之欲发焉,会吾迁居,之间遂僦此宅,掘丈余,不见瓮所在。其后吾官于岐下,所居古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吾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日:“使先姑在必不发也。”吾愧而止。

苏轼家搬进纱觳巷新居不久,便发现前人窖藏的一坛金银,这意外之财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可程夫人却叫人重新埋好,并把土夯得严严实实。并用这件事来教育启发苏轼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准则。”这无疑是给苏轼上了一堂极深刻的品德教育课,从中所受的教育和启发是无法估量的,对他高尚品德的形成和超然物外的境界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2

包容相夫持家兴业

苏轼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即使到“穷到骨”的地步,也不以权势和声望谋求一钱一物,受到世人的敬重。正是程夫人有效的教育,奠定了苏轼的人格定向,孕育了他的高尚情操和风骨品格,使他思想得到升华,人格具备魅力,作诗作文自然达到“文理相通”“文如其人”的高深境界。苏轼一生作文与做人,有如竹一样,清幽高雅,一生正气,刚直不阿,挺挺大节之概,诗文与人格具有同等魅力,流传千古不朽。这都是程夫人教导的结果,正如苏轼中直谏科后,苏辙说:“此是先夫人之教也。”

苏洵天资过人,认知独特,但却多次败于功名考举,他生兴好游,交友甚多,常作闲云野鹤。有次,苏洵非常内疚地对程夫人说,自己也要当父亲了,当努力攻读应试,程夫人淡然地说:“要是你因为我而去读书,我宁愿你就这样天马行空地生活,也不愿你感到一丝丝不快乐!”

苏洵之才,如金子蒙尘,而生活的积累,认知的成熟,使他终于在中年爆发了激情,他虽因两个儿子进士及弟被朝庭封官,实质上,他的散文不追华丽,尽显风骨,一部《六国论》,谈天下兴亡,千古流传。

程夫人持家理财,是天下绝少的成功者,她刚嫁入苏家时,因为公公苏序的仗义疏才,丈夫苏洵的交友慷慨,苏家几乎“厄于困境”。程夫人除生养子女外,把青神老家的丝帛贩到眉山,在沙縠巷开了丝帛店,发展到后来,还请了两名女工专门熨帛,丝帛店积累的资产,购了5亩地建起了苏家院子,而丈夫、儿子三人在外游学、交友访古、进京应试,乃至苏轼、苏辙婚娶的一应开支,都从家中支取。家中产业,除老家的薄田,就是丝帛店的收益了,这个支撑了水上丝绸之路的四川丝绸业,在程夫人的运作与操持下,支撑了中国一代文学家苏轼、苏辙的学习和成长,婚姻和功名。这是一个成功母亲对家庭,也是对中国文化事业的伟大贡献。

3

追怀亡妻伤感失魂

苏洵含泪写了《祭妻文》:“昔余少年,游荡不学;我知子心,忧我泯灭。”对年轻辞家,功名不成而忏悔,希望死后将程夫人的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对自己内失良朋痛惜万分,表明“不日来归”!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首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

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君之逝,内失良朋。孤居终日,有过谁箴?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感叹折节,以至今日。

呜呼死矣,不可再得。安镇之乡,里名可龙。隶武阳县,在州北东。有蟠其丘,惟予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骨肉归士,魂无不至。我归旧庐,无有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

苏洵追怀程夫人,持家相夫件件往事,伤感失魂。安排双坟在家,表达“不日来归”相伴永远的心情。

苏洵亲自为亡妻选择了一块墓地。这块墓地在武阳县(今天的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今属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即今天的苏坟山。墓地的旁边,从安镇山上有一股清冽的泉水直泻而下,汇蓄成了一口大井,终年不溢不竭,可以“日饮百余家”,就是前面所讲的老翁泉。苏洵凿了两个墓穴,一个用以安葬亡妻,一个用以日后与妻同葬一处。

当朝宰相司马光为她作《程夫人墓志铭》,评价她,“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以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远,能如是乎?”

程夫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尚有待深挖、传承、弘扬,方不辜负一位伟大母亲的仁爱、奉献和卓越智慧!

新闻推荐

刘佳星选择回乡创业 就要有拼搏勇气

刘佳星用手中的柑橘,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回到家乡创业,种柑橘、卖柑橘,并带动村里农户一起种植柑橘,是我近年来做过的最勇敢...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