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管用接地气的垃圾治理新招(1) 青神沙河村:打通垃圾处置去向 主动分类名利双收 肖丽蓉 胡靖华 本报记者 李成 文/图

眉山日报 2017-07-08 09:04 大字

沙河村每个季度都组织村民代表对保洁队伍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

把村庄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是今年青神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工程的重头戏。今年3月,该县环境治理办将村庄垃圾分类操作与考核方案的试点任务交给了南城镇,试点期限6个月,此后,南城镇首选环境治理先进村沙河村作为第一批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7月5日,记者走进沙河村,对其村庄垃圾分类操作的探索路径进行了采访。

疏堵结合 打通三类垃圾处置去向

向村里的老人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沙河村党支部书记帅一明说,这总会把自己弄得哭笑不得。“这字眼有点拗口,把人越讲越糊涂。”帅一明回顾说,“年初镇上让我们在垃圾分类上多想点切实管用的办法,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把分类做得最简单,让老百姓够得着,而且又心悦诚服地那样做。”

4月份,帅一明和村班子集中精力干了一件大事,不是宣传垃圾分类,而是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各家各户一年到底会产生哪些垃圾。“垃圾治理是一门学问,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特别多。”帅一明说,“以垃圾分类为例,各村有各村的特点,沙河的生产垃圾就特别难办,先要摁住量大的垃圾,再着眼小垃圾专门治理,才能各个击破,形成系统。”

综合走访结果,一个符合沙河村实际、老百姓又感到区分很简便的垃圾“三分法”很快出台了。

——“两筐”变“一桶”,优先实现把能卖钱的垃圾“捡”出来。

将过去设置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户用垃圾筐,变为“可回收物”一个桶,把垃圾分类的焦点首先锁定在“能卖钱的垃圾”之上。

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告诉群众,凡是纸质、金属、塑料类的垃圾,平时就放在这个桶里,等候保洁员上门回收。其余垃圾就倒在联户垃圾集中池去。

沙河村二组一名王姓村民告诉记者,“只记可回收的桶,就特别清楚,可以卖成钱的装起来,其余的就扫出去倒。”

——“一池一房”,两样“大垃圾”实现村内专业化消纳。

两样“大垃圾”实行专送处理。

一是对产出量最大、季节性的生产垃圾的处置。村里统筹布局,分片在田间地头设置“生产垃圾集中沤肥池”。凡是可以沤烂成肥的生产垃圾,比如烂菜叶、烂水果、烂烟叶等等,均就近入池,封闭沤肥,专人监管,肥料公用。

二是对量大但不可回收、无法转运的废旧家居用品、红白事用具等特殊垃圾的处置。比如烂襟烂蓑、烂席梦思、烂沙发椅、花圈架等等,强制性要求事主送到村上统一设置的一处“特殊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房”,并在村域多处易发抛扔地段设置监控探头进行监管。

——抓大治小,各个击破,全面打通。

“垃圾不断产生是客观存在的。不许乱丢乱倒,总得给村民找一个妥善的地方。”帅一明说,“抓住了几项重点垃圾,剩下的就只需往联户池里倒。”

至于建渣不得入池,如果出现乱倒现象,谁家搞建设一查便知。如果查不出,垃圾倒在哪个组地盘上,哪个组就要被扣分。又比如废旧电池、电子用品、有毒药具等等,则要单独剔出来,放到村内设在东、西、南、北的专门投放池,转运员收运时会集中特殊处理……

“这些都不会经常发生,只要分类习惯养成,村民自己也知道垃圾该往哪里放。”沙河村环卫服务承包人张燕平说,“在垃圾处理当中,肯定也存在把不应该入池的垃圾倒进垃圾集中池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很少发生,我们还有转运员二次分类把关,对每天每车都有考核。”

5日当天,村里统一定制的废品专用桶刚好运回来,借着村上召开二季度环境卫生民主测评会的机会,全村6个村民组的组长把桶领回去发放到户。

目前,沙河村全村800余户均配有“可回收物”垃圾桶,建有垃圾集中联户池40余个,利用废弃山粪凼和牛滚凼砌筑并设置醒目标识的生产垃圾集中沤肥池6个,新建特殊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房1座、特殊垃圾专门投放池4个,形成了简明完备的垃圾收集设施体系,打通了三类垃圾处置去向。

利益联结 各方主动分类名利双收

着眼垃圾去向给分类做了“减法”,但沙河操作更善于从各方利益入手给运行机制做“加法”。

可回收垃圾由过去号召村民自发交售,变为保洁员上门顺带收购,是沙河创新分类的一大亮点。

随时上门接收责任片区农户提交的废品,称斤论两,议价给钱,登记签字,成为保洁员合同规定的一项职责。同时,为保障保洁员责任与利益对等,村上规定其他收购员禁入,当然允许农户自愿拿到别处去交售。保洁员把零星收集起来的废品拿到市场上出手,赚得的钱就是对他所付出的辛劳的一点补偿。

“上门收购虽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它却抓住了推动农户自觉初分类这件大事情的牛鼻子。”南城镇副镇长徐强分析说,让农户自己拿废品去收购站交售,想法很好,但不切合群众心理与农村生活实际,忽略了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作用。沙河村创新推出的这套办法,上下几方都满意,激发了各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农户主动搞好分类,“有名有利”。

对于农户来说,每交售一点废品,保洁员都有一个小本本会记在户头上,年终把清单汇总交到村上。这一年哪家交了多少金额的废品,一目了然。

之后,村上再按交售废品金额分段,设一二三等奖,以村“两委”名义在全村村民大会上隆重颁发奖品和奖牌。

“奖品虽少,奖牌也很小,但面子大啊!搞好分类,名利双收。”徐强说,各个村过去也评奖,但打分式评奖多半凭印象和亲疏。而沙河村的奖品、奖牌,凭的是家家户户对垃圾分类的“硬贡献”。因此,当时谈论村规民约修改时,与会村民代表没有一票反对。

而这一办法实行两个月来,沙河村已累计收购废品348公斤,386户有了交售废品记录,占全村总户数的47%。如果扣除“空巢户”,这个比例大致在60%左右。

——环卫服务承包方降本增效,入户督促、上门回收、二次分类比过去更上心。

对于环卫服务承包方来说,垃圾初分类落实得好,转运量减少了,转运成本降下来,对转运员和承包人都是省力、省事、省钱的好事,他们自然乐于尽心尽责。上门顺带回收废品,还给保洁员带来一定的额外收入,大家干得很起劲。

沙河村环卫服务承包人张燕平告诉记者,垃圾初分类的办法确实给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带来了新的起色。入夏之后通常是生产垃圾产生的高峰期,现在他们平均每天垃圾转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车(大约3吨)左右。“所以说,从我们承包人到一线的保洁员、转运员,都把分类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更落实到行动上!”

——村班子环卫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对于村班子来说,保洁服务承包合同能够顺畅执行,一村环境干净整洁,对上对下都是满意事。

“以前,承包人常常为了垃圾量陡增,包亏了,要补贴,反复找村班子。若是不答应,他就偷工减料,被逮住了,就叫苦。”帅一民深有感触地说,村庄生活垃圾治理要长久坚持下去,村上必须下力气破解垃圾分类这个难题,因为它制约、牵扯着村庄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

作为毗邻青神国际竹艺城、正在规划开发虎渡溪旅游资源的沙河村,村容村貌整洁清秀,群众生产生活舒心畅快,深化环境治理给这里带来了蓬勃生机。

副镇长徐强称,目前南城镇党委、政府已将“沙河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提炼,并在青乐公路沿线的百花等村扩展试点,待进一步完善后将向县上提交试点工作报告。

新闻推荐

让党旗在基层一线迎风飘扬 ——青神县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讲党课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王丽“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铮铮誓言响彻云霄,鲜艳党旗高高飘扬。6月20日起,青神县所有在岗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先后走...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