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98岁,志愿军战地记者 铅字和子弹共鸣 笔杆和枪杆齐飞

成都商报 2020-10-24 01:58 大字

卢陆念近照卢陆念当年的工作照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在这场伟大战役中,有这样一个四川眉山人,他同一线作战部队战士一样,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前进。不同的是,笔是他的武器。身为记者的他,写出了多篇优秀的战地报道。“铅字和子弹共鸣,笔杆和枪杆齐飞”。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地记者、眉山人卢陆念。

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曾经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记者、今年98岁高龄的卢陆念,在眉山市彭山区家中又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数十年来,这首歌已经融入他的骨血,无法磨灭。

打扮成卖烟小贩 从重庆到华北大学

卢陆念出生于1922年,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从宣传进步思想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见证开国大典到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卢陆念以记者的身份,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时期。

不到20岁,卢陆念便离开家乡去往战火中的重庆。此后数年,他用手中的笔写了很多报道,投递到《大公报》《世界日报》等报刊。

1948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为迎接全国胜利,急需培养大批干部,华北大学筹建。卢陆念当即决定响应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打扮成卖烟小贩,穿过重重封锁线,终于到了当时华北大学所在地河北正定,参加了半年的短期训练班。

学成后,由于表现优异和拥有新闻报道经验,卢陆念被分配到北京,担任《人民铁道报》记者、编辑,采编了关于国旗确定等许多广为传阅的优秀报道。

直到现在,卢陆念还保留着每天看新闻的习惯。“哪天不看新闻,就感觉自己是瞎子、聋子,比不吃饭还难受。”

见证开国大典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卢陆念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下。“能够站在这样的位置,我感觉很骄傲。”站在第一排的卢陆念激动不已。

1952年,卢陆念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进行战地报道。跨过鸭绿江,越往前走,他越觉得有希望。“每个战士都很有战斗激情,一点都不畏缩。”

战场上,年轻士兵受了伤,虽然走不动了,但还请求“我要留下来,我要跟他们拼了”;士兵们面对战火毫无畏惧,一声声呐喊着“只要有口气,就要向前去”……卢陆念感受到每一个人誓死战斗的决心。

“轰炸来袭,

他一把将我推开”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有这样一名英雄,他并不是用枪炮杀敌,而是凭着榔头、手钳抢修铁路桥梁,他就是“登高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连弟。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指挥战士们起梁时,一颗埋在土里的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飞来击中他头部,杨连弟当场牺牲。

卢陆念如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一次,他在铁道兵团采访抢修道路的杨连弟,飞机轰炸来袭,杨连弟一把将卢陆念推开,说“你走开”。这次轰炸,卢陆念和杨连弟都幸存了下来,但卢陆念胆战心惊,连连叮嘱杨连弟:“老杨,你还是要注意点。”杨连弟的回答,卢陆念至今记忆犹新:“注意啥,跟他们拼了!”

不久后,卢陆念听到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牺牲的消息,他悲痛不已。

退休后,卢陆念回到眉山,于1998年9月成立“光彩事业促进会——陈希虞奖学金分会”,每年资助、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数十年间,资助过多少学生,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此外,卢陆念还联合其他爱心人士于1999年9月成立“彭山县光彩事业促进会慈善分会”,资助学生800余人次。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他们能够铭记历史、好好读书,把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下去。”卢陆念说。林茂春 温选鹏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新闻推荐

《感受民生温度 观察实事落实》系列⑤ “三个阵地”全覆盖 养老服务新升级

□本报记者李幸在眉山350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76.42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2%,其中还有4.38万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老有所养,...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