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看治理”系列报道之二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农村小区实现华丽蜕变
□本报记者 雷同
“你好,有什么可以帮你?”6月11日,在彭山区江口街道泥湾村党群服务中心,群众一进邻里中心大门,便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不同于普通的柜台式办公,邻里中心的工作人员分别坐在一张张单独的小电脑桌前,办事群众可落座在桌前的软布座椅上。
“这是今年3月才改造完成的邻里中心。”福临家园安置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庆介绍说,“这种独立的小桌办公,比拉通隔断的柜台式办公更能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便于大家交流沟通。”
福临家园安置小区位于泥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面,主要用于安置原茯苓村村民(茯苓村已并入泥湾村)。小区内,四层红顶黄墙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道路干净整洁,小区大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系统一应俱全,绿化带里植被茂盛,车辆规范停放在车位里;同时,每户人家在底楼都有自己的杂物间,以放置农具、杂物。
据了解,2017年5月,村里通过“双挂钩”项目建成78.7亩的福临家园安置小区,原茯苓村91%的村民都住进了新房,加上近千名租客,小区住有3000余人,且小区配备了文化广场、运动场、停车位、绿化带等。然而,入住小区之初,群众没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村民们农耕归来泥土四处散落、在绿化带内栽种作物、车辆乱停、杂物乱放,甚至在小区道路上晒谷物……再看如今,短短三年时间,小区为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小区成立党支部作为小区治理的核心,组建党员先锋队,围绕党支部设立管委会、议事会、监委会,分片区、楼栋建立党小组,全方位覆盖小区治理工作。”张庆给出了答案。
“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群众才会跟着走。”张庆表示,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拉近相互间的距离,小区每月还组织开展党群集中日活动。同时,优化公共服务,由党支部牵头,配套完善小区运动健身、文化娱乐、日常服务等设备设施;组建党员突击队、文化活动队、治安巡逻队、纠纷调解队,全方位、常态化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矛盾,满足日常的所需所求。
“只有服务到位了,让群众顺心、舒心了,他们才会爱戴、拥护党,才愿意跟党走。”泥湾村党总支书记魏守良说,党员引领示范,群众紧紧跟随,小区蜕变为如今的环境好、人健康、民富足、家和睦、邻友善的“五福家园”,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新闻推荐
203名网格员当好为民服务“大管家”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廖燕华帮助群众在手机上进行社保验证。□汪利红杨灿本报记者林茂春文/图在彭山区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红色小马褂的...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