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结合”科技抗旱 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眉山日报 2020-05-28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 林茂春

今年3月至5月上旬,彭山区总降雨量44.9毫米,较往年同期平均减少51.7%;平均气温17.7℃,较往年同期平均升高2.1℃。其中5月1日至5月5日,最高气温突破37℃,5月17日至5月19日气温突破36℃,创5月气温历史最高纪录,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

为应对旱情,彭山区迅速召开抗旱工作会,发布了《关于应对高温极端天气加强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极端天气农业生产管理的通知》,制定了抗旱工作实施方案。该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以技术手段为支撑,齐心协力开展抗旱自救,努力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因地制宜 果园内抗旱有妙招

5月21日,走进位于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1组的沈厅家庭农场,130亩柑橘果园内,农场主刘沈厅自主研制的简易微喷滴灌系统正在进行自动浇灌。仔细看,每株柑橘树旁都有1至2注能喷洒到叶面的水柱,为干旱的果树及时补充水分。

“传统滴灌每小时出水量约20升,这个滴灌系统省去过滤等环节,每小时出水量能达75升,在干旱时节显现出显著优势。”刘沈厅介绍道。刘沈厅是彭山新型职业农民之一,2017年,他自主研制了这款对水质、肥料限制更小,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的简易滴灌系统。

技术上的小改动发挥出了大作用。在此次旱情中,沈厅家庭农场柑橘落果率比未采取此项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柑橘园减少80%。目前,这一模式在全区推广面积达2000余亩,优秀经验做法更是被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推广。

此外,针对不同地形、水源、土壤特点,彭山还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在黄丰镇、谢家街道山区推广“防潮布+滴箭”技术模式缓解旱情。

“这一模式通过插入土壤的滴箭灌溉设备,让水分直接灌溉进土壤,同时在土壤表面覆盖防潮布,减少挥发,让缺水的山区最大化利用水资源。”彭山果业商会技术负责人刘建说。目前,彭山山区已有近6000亩果园采取此模式。

上下联动 果园外抗旱聚合力

果园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模式的“科技抗旱”,果园外,彭山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科技抗旱”的步伐也未停下——

区水利局充分利用现有塘、库、堰水源,协调红光支渠、解放渠、牧马渠等渠道管理处,延长放水时间;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服务人员到村入户,宣传指导抗旱种植管理技术;区气象局利用有利天气进行人工降雨4次……内外结合,以科技力量为支撑,不断为干涸的土地“解渴”。

由当地果业协会种植能手组成的服务队,深入各乡镇走访柑橘种植户,提供义务抗旱指导服务,同时整理了柑橘落果分析和抗旱解决方案,以及抽水机等农资售卖、维修店铺相关信息发布到各微信群里。此外,还邀请省农科院教授到果园开展线上+线下针对性指导教学。

黄丰镇农业服务中心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及时把管理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给果农增添了信心。“非常感谢你们,不仅解决了我们灌溉用水问题,还上门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我们有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把柑橘种好。”该镇双塘村果农李群说道。

据了解,彭山区针对粮食、水果、蔬菜生产等制定了相应极端天气应对措施,下发到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并通过微信发送到农业业主群,同时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

5月23日晚,彭山区迎来了缓解旱情的“及时雨”。目前,该区正运用降雨的有利条件,加强农作物管理。

新闻推荐

眉山彭山区升级自动化灌溉系统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林茂春帅佳记者常坚)5月25日,在眉山市彭山区雅杰家庭农场,果树繁茂,枝头柑橘已有指头般大小,树下的水肥一...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